留学干货|解读中外教育差异(上)
2018/09/11/周二 15:54
点击量:193
8月16日,由上海中版图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拙见·听说都是思想者联合樊登读书、宇沃资本共同举办【不惑·解惑未来教育】活动圆满结束。
启德教育,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方受邀来到现场,聆听白宫学者黄征宇、HGE教育集团创始人Ray Girn与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共同探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教育,从解惑未来教育看教育何以不惑!
“不惑”与“比较的教育”
四十而不惑。人的四十岁,是一个日影西斜的年龄,也是一个洞明世事、了悟自身的年龄。改革的四十岁,教育是否也已经到了明了不惑的阶段呢?关于本期讨论会中的“不惑”和“教育”,拙见出品人田延友先生,采访了经过不惑之年的冯仑老师和崔永元老师,得到的答案并不相同。
冯仑先生说到,“惑”和“不惑”就是一种变化,遇到事儿了解决不了叫“惑”,解决了就叫“不惑”。在与崔永元先生的交谈中,田延友先生提出一种概念,在国内我们把所有的教育都当成是一种爱的释放,是父母希望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提供一种特定的教育,那这种爱要不要比较?毕竟爱和痛苦都是比较得来的。当我们谈起教育的好坏,总是以一个比较的方式去谈,这种比较是否正确?
如何适应未来世界?唯有终生学习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黄征宇老师现身讲座现场,开篇伊始给我们带来了“心态”的解读。
当我们心态好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顺利,碰到障碍可以轻松地说“没关系”;但当我们心态不好的时候,做什么都感觉屡屡碰壁,这些其实是由我们的心态决定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想得通,但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陷入不好的心态呢?更严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得了忧郁症,坏心态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紧接着黄征宇老师聊到从创业至今,自身有了哪些细微的变化,他发现很多知识是学校无法教给他的,譬如健康、情绪、思维、职业规划、人际关系、财富管理等人生六大重要领域,他似乎并没有在世界上比较好的学校学到。
引申来问,我们的传统教育,还能跟得上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嘛?或许我们可以从时代的变迁得到一些感悟。
在原始时代,拳头就是力量,拥有力量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在近代,例如1962年成立的海豹突击队,每一位都骁勇善战,可以说成为海豹突击队的战士是一名美国军人的荣誉。但事实上,这些队员退役之后很难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
你看,原始社会的法则在这里就行不通。
原始时代之后我们进入到了农业时代,在漫长的2000年日月中,平均每年的全球GDP增长率几乎为0。那时候我们知道上一代做什么,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也做什么,社会和工作职位可以代代相传。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年代的人,很多的精力是放在精神和信仰的建立上。那些古老的西方高等学府培养的是神知人员,为满足当时时代的需求。
1700年开始,我们快速进入到工业时代,两三百年变化特别快,知识量特别多,为了实现大量生产,人类开始变得细分化,流水线化。当这些产品分为一个个的细节,而你有机会专注于这个细节,在这个细节里面找到你的专业,专注于这个专业之后,你有可能成为这个专业里的翘楚。
这个道理应用到我们读大学,譬如读理工科计算机系,可以分为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电脑操作系统等等。按常规来说,我们专注于某个具体的专业,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总能获得成功。
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哪怕是做到这些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在这个人工智能化的时代,哪怕是找到一个好的专业也追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总会被落后、被淘汰。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系统化的思维。
举个例子,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很多人知道他在大学时期辍学,但不知道的是他又回到同样的大学,去学了他真正想学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搭建在一起组成他自己完整的思维系统。
其中有一门课程很有趣,叫“字形字体”,这和他学电脑没什么关联性。但在苹果电脑入市之前需要一款字形和普通PC电脑有差异性,因为学过这偏门的知识,所以他有机会创立了苹果电脑自己的字形,也形成了苹果电脑区别于其他电脑的差异性,独特性。
而今,我们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工业时代的教育早已不再满足于时代进程,很多专业被边缘化,曾经我们以为的“铁饭碗”也早已被电脑所取代,还有哪些专业即将被取代呢?是否学子们都要去学习AI智能?我们还不知道。
现在需要做的是认识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以备将来能得体的应对社会的变化。启德教育希望当代的年轻学子都能做一些精彩的事情,走一趟精彩的人生。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更多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