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生赴桂开展地贫防治行动 专业点亮生命
2025/05/08/周四 00:04
点击量:104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作为一种遗传性血红蛋白疾病,全球每年新增超30万重症病例(WHO数据)。在中国,广西地区约24.5%人口携带地贫基因(《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2022),形成全球罕见的高发区。患者面临双重困境:
- 生理痛苦:重型β-地贫患者需每2-5周输血维持生命
- 资源匮乏:广西地贫患者按时输血率不足27%(中国地贫联盟2023年报告)
港大医学院6名学生通过《关爱地贫·携手同行》计划,构建"教育-医疗-心理"立体支持网络:
行动模块 | 服务对象 | 核心成果 |
---|---|---|
地贫教育营 | 300+患儿家庭 | 建立疾病认知框架与营养管理方案 |
深度家访 | 20名重症患儿 | 定制心理干预与治疗监测档案 |
无偿献血 | 当地居民 | 单日采集超200单位血液 |
重点突破:
1. 输血依赖型患儿生存质量提升: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建立30份个性化输血方案
2. 营养干预创新:研发高铁低脂食谱,降低血清铁蛋白沉积风险
3. 心理支持体系:引入正念呼吸、蝴蝶拥抱等心理技术,覆盖80%受访家庭
关键发现(基于实地调研):
- 血液供应断层:百色地区月均缺口达1500单位全血
- 就医成本倍增:患者家庭年均医疗支出超8万元(含交通住宿)
- 心理健康危机:90%照护者存在焦虑抑郁倾向
典型案例:
壮族少女小丽(化名)每月需辗转8小时至南宁输血,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70%。医疗团队通过"卷纸疗法"帮助其实现艺术疗愈,作品《生命之翼》已在虚拟展厅展出。
开通线上义卖通道,已筹得医疗基金12万元
长效支持机制:
港大校园生活总监邓日朗指出:"这次实践让医学生深刻理解到,50%的疾病治疗在诊室外完成。从输血袋到蝴蝶拥抱,从病理报告到卷纸艺术,医学的温度正在重新定义治疗边界。"
该行动已获"亚太地区高校社会服务金奖",其创新模式正在向云南、贵州等地贫高发区复制推广。通过持续的专业介入与社会动员,地贫防治正从医学课题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生命教育工程。
(数据来源:中国地贫防治联盟、广西卫健委、香港大学医学院实践报告)
联络咨询:梁倩雯女士 cedars@hku.hk | +852 3917 2305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更多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