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大学人工智能华裔教授:出国读研最重要的优势原来在于此
2020/01/19/周日 20:15
点击量:360
1993年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在英国念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英国当老师,目前任职于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机器学习教授(Professor of Machine Learning)Dr. Xiaojun Zeng曾晓军(音译)博士,在近期启德教育的英国留学采访中,他谈到,“从一个教育体制里出来的学生,思维模式会比较固定一点。如果你念本科,或者念硕士的时候,在一个不同的教育体制、教育系统下学习,就会改变你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我觉得这是比较有帮助的。”
与英国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独立研究能力不同的是,中国教育更强调基础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国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是比较好的,比较会考试”。谈到中国学生与英国学生的差异性,曾晓军(音译)教授认为中国学生的Presentation的技能比较差,“我觉得这与国内学习没有太多的训练相关。中国学生独立做课题的能力,相对来讲比英国学生弱一些。独立做课题的能力是指老师给你一个题目,你要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学习,然后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中国学生比较习惯的是老师教我什么,老师说要准备什么。老师可能没有讲过,需要自己去找资料,自己去设计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方面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弱。”
谈到自我学习与团队合作,曾晓军(音译)教授介绍了计算机系一年级的设计课程,“你大概要跟五六个其他的同学一起做一个课题,大家一起把系统建起来。以前没有这个课题的设计,工业界反映我们的学生一个人做事情很能干,但是跟团队合作不是特别理想,不知道在团队里怎么沟通。而计算机大型系统与软件,都是需要多人合作。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程,里面有很多东西是要自学,用什么工具、方法、语言,都是自己根据课题需要去决定。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过程。”
除了学习方法的改变外,曾晓军(音译)教授认为出国留学在国际视野,价值观方面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变化。“中国学生、印度学生一般喜欢找名气比较大,钱赚得比较多的公司。英国学生会比较强调找一个喜欢的工作。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比中国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要强很多,上大学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社会人,无论是经济来源,对职业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而且曾晓军(音译)教授谈到国外求学经历对未来求职就业的帮助,他认为拥有国外学习经验的学生在国际视野、思维方式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一定优势,求职成功率更高。正如他所说,“你有一年在国外学习的经验,你的视野、你的思维方式、你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都会发生些变化,这样对你来说会有一个优势。”
对曼彻斯特大学环境建模监测与再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的周嘉程来说,留学的意义不是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而是对自己的了解与思维模式的转变。“老师给你一个课题,让你去研究去讨论,这些东西全都由你自己去决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一样,给你带来的思维方式也会不一样。” 他认为这为回国工作带来一些优势,一方面“不会忘了国内的那些东西,但是咱也看到了国外的优点与缺点。”
同样,曼彻斯特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的董霄虽然刚在英国待了一年,和国内相比英文水平已是突飞猛进,“不仅是我的口语和写作,他们说什么都能听得懂。自己出来闯一闯,交了许多外国朋友,想法和国内同学也有些不一样,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成熟,不像在国内大学那样被保护在壳子里面。”
更多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