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选对了,但焦虑与问题仍留在起点
2016/09/12/周一 09:52
点击量:175
《小别离》呈现了三个家庭教育样本
最近热播的反映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的电视剧《小别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如今电视剧已接近尾声,片中三个处于不同经济条件和环境下的典型家庭,围绕是否送孩子出国读高中,经过反复纠结思索争吵,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找到了最适合各自孩子的发展方向。然而,他们的出发点仍然功利,他们的焦虑依然存在,家庭教育和出国选择,仍然有诸多无解。如果生活中的现实同电视剧一样,孩子的教育可以怎样规划?
■新快报记者 李杨
富裕家庭的“学渣”
一言不合就送出国,容易“没有然后”
剧中的“富二代”小宇,有个当公司老总的富豪爸爸和年轻的后妈。自己对应试教育毫无兴趣,学习成绩垫底,性格自由独立,喜欢并擅长架子鼓和各种运动。由于成绩水平在国内中考无望,在家也常与后妈发生矛盾,父亲便希望将他送出国,远离家庭纷争,还能拿个“洋学历”回来好接班家族生意。
小宇出国的选择,是中国很多“富二代”的缩影。有观众不客气地指出,像小宇这种被家长砸钱送出国、学习习惯又不好的有钱人家子弟,大多一事无成,也是出产最多“留学垃圾”,最容易触犯国外校园法规而被开除的群体。剧中小宇第一次出国到澳大利亚,就因为不满十五岁却打黑工被遣返回国。
●观点:理性看待“镀金”,留学成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启德教育广州公司总经理刘湘分析认为,剧中这类富裕家庭,父母送孩子出国的原因大都在于孩子成绩差,在国内读不了好学校,因此不管孩子当时的成绩与语言水平如何,便决意送到海外“镀金”,以便日后接管家族企业。
“像小宇这样的情况,选择留学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理性看待‘海外镀金’。”刘湘指出,国外院校都是“宽进严出”,拿到录取,未必就保证能顺利毕业。“海外镀金并不容易,不是去国外读几年书,弄个洋文凭回来身价就会自动提升,孩子和家长都必须明确的是,要提高留学回报,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要学到一技之长,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都要提升,才会受到尊重。无论掌管家族企业还是受聘其他企业,情况都是如此。”
刘湘建议,从留学规划的角度,如果孩子当前英语成绩和平时成绩不太好,问题也不大,因为海外院校招生时更看重申请人的学习规划与潜力。“尽管目前学习成绩中下,但国外升学模式灵活,如果出国后能认真学好,有机会转学到排名更好的学校。”
●记者点评:多元评价标准适合后进生
其实,剧中小宇确实适合出国留学——出色的才艺能帮助他脱颖而出,在丰富的更高级别的社团活动中找到自信;运动的天赋能帮他迅速交到好朋友,国外的同龄人更倾向于和同学在运动中交往;性格外向、“吃得开”,抗击打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强。国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更适合小宇这类不以分数取胜的学生发展。需要注意的地方,则是学会尊重校规法则,在兴趣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产家庭的“中不溜儿”
避开国内竞争,到海外争取优质资源
剧中最着力刻画的一个家庭是典型的中产精英家庭——父亲是眼科医生,母亲是企业高管。女儿朵朵叛逆敏感,自我意识强烈,有写作才能,但成绩不上不下,考上重点高中有点悬,又不甘只上职高。而且,母亲既强势又脆弱,父亲懂得尊重孩子但习惯做“和事佬”,每每触碰不到问题的关键。
由于考重点高中没有百分百把握,朵朵在备考中还出现焦虑症,一度离家出走,让一直期望给孩子最好教育的中产父母考虑将她送出国,多一条选择的道路。但因为情感上难舍孩子,在朵朵留学后,父母也陷入分离焦虑,试图继续掌控孩子在海外的生活。
●观点:挣扎的是父母,选择权应交回给孩子
刘湘分析认为,剧中的中产家庭,出国目的是让成绩中等的孩子在海外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从海外学校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录取主要看孩子的平时成绩与综合能力,而不是年级排名。像朵朵这样成绩中等的孩子,出国的确可以避开国内中高考激烈的竞争,能争取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类家庭送孩子出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是否出国、何时出国等问题上,家庭内部该怎样达成一致意见。”刘湘指出,孩子走向留学成功的路上,父母是第二关键角色,充当着引导者、陪伴者,起到情感支持与意见提供的重要作用。倘若父母其中一方不同意,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加剧。
她建议,与朵朵妈妈想法类似的家长,不应将家庭完整等同于家庭幸福。孩子长大了,不应只关注孩子要留在自己身边,更关键的是加强沟通,让孩子内心有家庭安全感。这种情况下,主动问询和听取孩子的意见,把未来的选择权交回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从留学规划的角度,如果家长实在希望经常见到孩子,在孩子也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临近中国的地区留学,方便探望和照顾。
●记者点评:你没发现的才情,在人家那儿是块宝
剧中的朵朵表现出写作才能,初中就已在网上写连载小说,成为小有名气的“教主”,有大批粉丝,甚至能获得打赏。这样的“特长”,国内不少家长都不以为然,认为是不务正业,甚至根本没有用心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过人之处,很容易埋没孩子的才情。但国外的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长发展,这正是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高识别度。好的教育,是鼓励人发展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是将所有人都按同一个模块定型。因此,朵朵出国读高中的选择是适合她的。如果写作的爱好能继续发展,将来申请好大学也很有希望。
普通家庭的 “学霸”
怕被耽误的前程,成为没有条件的家庭永远的痛
出生在平民普通家庭的琴琴,是剧中成绩永远年级前十的“学霸”。母亲是社区医生,父亲是出租车司机,生活并不富足。因为好强和不甘心耽误优秀女儿的前程,琴琴妈曾一度为让孩子出国几近“疯魔”:想过让女儿“陪太子读书”,想过卖掉唯一房产筹集出国费用,甚至想将孩子过继给在美国的姨妈,用美国绿卡身份读书······
以琴琴妈为代表的无权无势无钱的父母,认为在国内即便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没有背景的家庭,孩子唯有出国留学才有未来。按照她的说法,一切荒唐行径都是为了孩子:“不能让琴琴活得跟我们一样。”
●观点:“砸锅卖铁”不可取,教育观得多元
在刘湘看来,剧中这个普通家庭,想送孩子出国的目的,在于想要摆脱现有的家庭背景,让孩子出人头地,往更高的阶层流动。但无奈家庭经济拮据,夫妻常常吵架,这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也会让孩子有不安全感。
刘湘指出,这类家庭如果确定选择留学,首先得摆正心态,不能把过多的焦虑感和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其次是解决留学费用的问题。“剧中琴琴这类成绩拔尖的孩子,在国内考重点大学不难,出国留学被名校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想对那些有‘即便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出国’念头的家长建议:教育培养观应该更多元,未必只有出国孩子才能成才,未必只有高中出国才能出人头地。如果经济负担太大,可以把出国时间推后,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再考虑留学,成绩优秀还能获得奖学金。”
●记者点评:别牺牲孩子的心安
琴琴在剧中暂时留在国内上了重点高中,这是对她目前更合适的选择。对于她这样能很好地适应应试教育,学习能力强,并且性格沉稳内敛的孩子,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在国内读书反而更能让她心安。未来考重点大学,毕业后是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甚至靠奖学金出国,便可由自己的实力和当时的意愿自主选择。父母永远都不应成为孩子心上的负担,孩子也从来都不应该是父母实现自己未完成目标的工具,以及,与别人攀比的牺牲品。
如果您有兴趣留学,启德教育可以帮到您。在启德广州分公司有专业的教育顾问,能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为您的留学计划提速并保驾护航。您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联络我们:
1.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 400-1010-123,预约专业教育顾问免费规划留学的方案。
2.点击这里 开启网络咨询窗口,预约专业教育顾问免费规划留学的方案。
3.同时,您还可以通过填写下面的预约信息表,完成预约。
注意:在预约完成后,顾问老师通常会在 1-3 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络约定来访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更多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