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12所GIS牛校研究总结报告之一(转载)
2009/09/01/周二 11:41
点击量:2226
1.
作为老牌牛校的Madison,在GIS 方面的研究人员却是屈指可数,总共4个,一个七老八十,没什么项目,很快就要退休,刚进一个Instructor做propagation of error从Michigan of University 毕业,还有一个中国Facutlty Zhu A-Xing在Uncertainty方面有所建树,但扬言不招本科生,懒得理他,只有一个Mark Harrower算是年富力强,并且在可视化方面做的很好,特别是Animation,但发现他最偏好用Flash来做:
Mark Harrower: 主要是在地理表达以及知识构建方面感兴趣,讲得更具体一点就是:Map-Animation(动态表达地图),网络制图,地理信息可视化以及地图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他自己强调他最关注的是如何去表达地理过程,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Map Animation. 在3D Map方面他的研究重点放在虚拟环境下的Orientation(定位不是导航Navigation)该牛人毕业于老宾的GeoVista.
新来的Instructor: Amy C. Burnicki:集中在land-cover-change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2.
Martin Raubal: 原来在欧洲是做LBS中的Wayfinding的,这几年的花样有多了不少:image schemata(空间认知中的一个名词,在他的早期论文就有出现,这两年也偶尔有提到),extended theory of affordances, time geography, 在Agent-based,和ontology-based simulation也做的不错。最近他特别强调在他的研究中用algebraic specification研究空间认知这些本来很难表述的东西。在可视化方面也是集中在Animation和3D display.
GoodChild,地球人都知道,就不详说了。最近刚接了名为”MeTrIS”的项目,和交通有关,结合GPS搜集的数据来做。
Keith Clarke,也是UCSB做可视化不多的人中之一,主要用可视化研究Uncertainty。(fuzzy sets)其他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在环境建模方面。
3.
Shih-Lung Shaw:研究方向还是很明确的,Time Geography以及其在Transportation中的应用,感觉这样形容他在恰当不过:T-GIS-T. 最近研究Time Geography又玩出了新花样: 要研究在Physcial and Virtual (信息空间)Activities中的Time Geography。在研究过程也加入了不少3D Visualization的元素。
Liem Tran:他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集成异质空间数据,也是误差方面。他研究不少方法:Criticality(fuzzy distance), AHP(等级),SOM(self-organization,神经网络方面)
Ralston:老当益壮,前两年刚写了GIS Public Data。现在又开始研究用Google Map/Earth做WebService。
4.
Xiaojun Yang,原来是中国地大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城市变化的建模(landscape Imperviousness) 以及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前几年用元胞自动机研究,现在好像嫌这个太麻烦了,又发明了continuous imperviousness index estimation.
Mark Horner主要集中在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5.
Marguerite Madden:最近研究主要集中在遥感图像解译方面,在传统的遥感图像解译中辅助以3D Geovisualization,提高解译的精度。在UGA有一个CRMS中心,主要是做美国南部国家公园的制图,提供了大量可供下载的SHP数据。
Lan MU: 一直挂在嘴边的是Multicatively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据说做出来的划分形状是光滑的近似椭圆的形状,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不规则多边形。她用这个做了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
Xiaobai Yao: 武测校友,最近一段时间将研究重点放在了Qualitative Location 也就是语义查询方面,以及其可视化。自己号称是在研究下一代LBS,通过Qualitative Location是地理信息更加平民化。在Quality与Quantitative之间用neurofuzzy framework进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