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宾大和哥达的ED,EA形势极不乐观,录取率只有以往的一半,申请人数增长了25%(根据纽约时报的数据)。香港有所国际学校,以往和宾大的沃顿商学院有协议合作,每年宾大沃顿商学院会放给该学校2个ED/EA的录取名额,4个ED/EA defer 的机会,其中defer的四个人,在RD中会录取1-2个。但是今年,该香港国际院校一个都没有拿到宾大的ED/EA,校方曾跟宾大进行协商,但是没有任何的机会。
不单是宾大和哥达,其余顶级名校的录取情况也一样很严峻,斯坦福的ED申请人数,今年达到新高,远超其余名校。
回过头来看看大陆学生的申请情况,很多条件不错的学生,在ED顶级名校时都落了马,有些学生和家长会想不明白,甚至有些没有在我这边申请的家长都纷纷打电话来,哭诉命运的不公,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是明年要申请的,在这两天也会过来询问今年的ED情况,对比自己孩子和今年这批落马的孩子之间的差距,有喜有忧。
但实际上,美国学校的申请是极其主观的,尤其是顶级名校,它和英联邦的申请不一样,只要硬条件达标,基本上就没问题,美国的申请,一方面要看成绩,另一方面要看软实力,甚至顶级名校还会有不为人知的内部操作,是的!内部操作!因为美国的顶级名校都是私立的,都有校董会,都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问题,所以在招生时,在保持大方向公平的前提下,也会有一定的门路。还是回到最上面的这个香港国际学校的例子,其中有个孩子,本身有美国国际,父亲也是校董会成员之一,因为今年没有拿到宾大的ED录取,其父亲在和宾大协商时,就得到一个信息,如果愿意出500万美金(最低限额)的赞助费,就可以录取这个孩子,这还是看在其父亲的社会地位上才给出的机会。据说,以往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个学生真出了500万美金,想去宾大的沃顿商学院,但是却被哈佛商学院抢了先,把他招进了哈佛,这一事件当时还引起了哈佛和宾大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个启德自己的实例,厦门的一个学生,条件都很平庸,最终去了耶鲁大学,不是别的,就是因为其父亲是耶鲁的校董会成员,出了一大笔钱之后,就进去了。
所以,在申请顶级名校时,风险是很大的,你可能条件很好很优秀,家境背景也很好,是达官贵人,但是学校录取名额有限,比起上面这些商业巨鳄,国际关系深厚的家庭的孩子,说实话,没有任何的优势,如果不幸遇到上述类型的学生(千万不要以为这一类学生很少,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就只能让路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不公的现象而放弃进取和希望,只要确实优秀的,机会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豁然出现,绝境很多时候都隐藏着希望的大门,只看我们一路的准备能积累到哪一步了。
转载自【sarah_wang1986】的博客:揭秘美国顶级名校的录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