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还多吗?
2025/08/23/周六 11:07
点击量:47
在全球化与时代发展的交汇点,出国留学早已跳出 “个人选择” 的单一维度,成为青年成长与时代机遇双向奔赴的重要路径。从政策对留学的支持引导,到产业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留学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更是青年学子实现能力跃升、锚定人生坐标的黄金赛道,那么,如何规划以及如何选定学校就是首先要迈出的第一步。
一、个人成长:从“文凭加持”到“能力突围”
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张海外文凭,它更是一种能力的锤炼与视野的拓展,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在当前国内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的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需求尤为突出。
根据智联招聘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新兴产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而海归在核心岗位的适配率高于国内毕业生。从薪资数据来看,海归在优先岗位的平均月薪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部分前沿领域(如人工智能算法、跨境数据治理)的起薪较国内同背景毕业生高出30%以上。这背后,是留学经历沉淀的三重核心能力:
全球胜任力:从“跨文化沟通”到“规则理解”
对于跨文化协作与国际规则的认知,使海归在跨国企业与国际项目中更具竞争力,成为连接中外的重要桥梁。例如腾讯天美工作室海外团队招募了育碧《刺客信条》团队的海归人才,在开发主机游戏《Project: TARISLAND》时采用「双轨制」研发模式,欧美团队负责设计中世纪世界观和角色建模,中国团队优化动作捕捉算法,使角色战斗流畅度提升;针对北美市场推出「史诗级剧情包」,针对东南亚市场开发「武侠联动皮肤」,首月流水取得超出预期的业绩。
专业前瞻性:站在前沿领域的“起跑线”
海外高校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资源,能让学生更早接触行业核心技术。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借助新加坡人工智能实验室(NUSAIL),聚焦以人为中心的 AI,其「The Other Me」项目开发的智能眼镜助手,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指导用户完成复杂组装任务,同时培养跨领域创新人才。
创业爆发力:把“海外经验”变成“本土机会”
根据《上海海归300指数(2021)》显示,86.67%的海归创业者选择进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超过60%的企业在1-3年内实现盈利。这背后,既有“春晖计划”“赤子计划”等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对“海外技术+国内市场”的精准匹配。
二、时代机遇:留学不是“向外走”,而是“带着世界回来”
在《2025中国留学白皮书》中表明:当代留学的核心逻辑,是“从‘单向输出学习’到‘双向价值创造’”。这种“双向”,在国家战略与个人选择的交汇中尤为明显。
2022年国际学生十大目的地国国际学生数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UNESCO. Number and rates of international mobile students[EB/OL].
教育部提出要培养“熟悉国际规则、能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而留学正是这种人才的“孵化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战略自信,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具备沿线国家文化背景的海归,成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桥梁;而熟悉跨境数据治理的留学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推广,这种“个人成长对接全球市场”的趋势,正是启德在为学生规划时重点关注的方向。我们结合学生专业与国家战略领域,推荐适配的留学目的地与专业,让留学选择与时代需求同频,让每一份努力都踩在机遇点上。
三、专业规划:让留学从“盲目出发”到“精准抵达”
留学路径越多元,越需要专业规划避开“试错成本”。留学从来不该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冒险,而应是一场“目标清晰、资源到位、落地有声”的成长突围。从选校时结合职业倾向匹配院校优势专业,到申请中打磨文书亮点、模拟签证面试;从海外学习期间的学术辅导、跨文化适应支持,到毕业前的实习内推、创业资源对接,我们始终站在学生身边,把“复杂流程”拆解成“清晰步骤”,把“未知挑战”转化为“可控机遇”。
2025年,启德学子再创佳绩,共斩获5.7万+名校offer!这不仅是对启德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留学价值的最好诠释。
每个青年的留学梦都藏着对未来的期待:或许是成为前沿领域的研究者,或许是搭建中外合作的桥梁,或许是用技术创业改变行业。而启德要做的,就是帮这份期待找到精准的落地路径,让留学不仅能“走出去看世界”,更能“带本事回中国”,让个人成长与时代浪潮同频共振。这也是我们深耕留学领域二十五年,始终不变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