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研究生多过本科生”的现象,到底是学历贬值的征兆还是好事?
2024/09/30/周一 10:33
点击量:4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其实仅有6.67%,拿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更只有0.76%,接近9:1,然而今年开学季的一大新闻,是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出现了“在校研究生多过本科生”的现象,到底是学历贬值的征兆还是好事?
2021年,北大毕业生总数9704人,研究生就占了6778人(其中硕士5062人,博士1716人),占了近70%,清华的这一数字是56%,中科大竟高达76%。根据本经史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2023年北京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这一现象至今如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多达53所“双一流”高校今年招收的新生出现了“本研倒挂”。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很正常”的事,成了当下全民热议的话题?仅仅是无知的公众对此大惊小怪吗?答案是:这一年多来,整个就业环境发生了太大变动,太多人本已充满了焦虑不安,看到了“研究生多过本科生”,他们的普遍反应就是-“现在是个人都得考研究生,不考就没有工作,不考就没有未来”。然而,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生更好找工作吗?现实是,2024年毕业季,研博士生拿到offer的比率低至44.4%,不如本科生(45.4%)和大专生(56.6%)。这甚至早就不是新闻了,十多年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曾指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持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如本科生。”在当下经济下行之际,很多用人单位要的不是高学历人才,而是”来了就能做“的廉价劳动力:”本科生能做的,为什么要硕士博士?还要开高工资。
”既然研究生毕业了也难找工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考研?这里面的原因可就太多太复杂。虽然市场上的很多低技能职位对学历要求不高,但那些“好工作”(尤其是事业编制)常常还是因为僧多肉少而竞争激烈,择优录取时首先看的还是学历,要说起来技能并不复杂,但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博士学位教职工比例,这两年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全都莫名其妙的成了博士。
其中的各种因素原因在此无法逐一列举,但各种因素导致的现象,“研究生多过本科生”到底算不算好事?这就取决于怎么看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当然需要更多高学历人才,问题是不少研究生志不在“研究”本身,而他们所瞄准的一些岗位从技能角度来说实际上也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这种“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错配。是一种与真实市场需求脱节的虚假繁荣。这背后的症结,是弥漫于我们全社会的学历崇拜和学历歧视:学历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是各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要想清楚是否有必要招聘那么高学历的人才,学生也要想明白自己究竟是喜欢研究本身还是谋个饭碗,高校当然更应该恪守研究生教育的基准和品牌。当然,也许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出需要高学历人才的新增就业机会,否则,卷学历卷的再厉害,也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