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主动,科研就有着落!
2024/04/28/周日 18:22
点击量:7
每当有海外博士录取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候,背后一定是N段闪闪发光,引众人艳羡的科研经历,但也有许多国内院校学子望而兴叹:科研机会如此宝贵,我怎么才能找到不错的科研项目呢?
科研机会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今天就来给国内的同学们支个招,参与校内以及国内科研可以有哪些方式呢?
学生自主科研
这一类的资源比较多,常见平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每年都有,每年都有,分国家级和学校级。国家级周期两年,校级周期一年,一般每年三月申请,次年三月结束,中间交一次结题报告。
不过这一类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不容易申请到高级别项目或者做出成果,而且国家级项目也比较难申请。
不管是国家级和校级项目,如果能做队长当然最好,不能的话,也要尽量参与到项目各个环节多做实事。
如果错过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时间,有一些其他小窍门来给自己“增加”科研经历:比如说把暑期实践或者一些公益创新项目做成科研调查形式,在最后交的成果书中就会涉及大量数据分析,非常类似科研项目的成果了。
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项目,也就是前文说的校级。
简单来说就是指导老师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通过培训学生查阅文献、翻译资料、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工作,让学生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逐步提升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不同学校在申请程序方面大同小异。
一般是导师先公布项目的课题名称、愿意接收的学生专业、自己的联系方式等,然后师生双向选择。有的高校则会由各学院(系)组织推荐申报,由各学院负责组织项目初评,然后每个学院向学校推荐规定数量的项目数,最后由学校再进行复审。
根据当年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推荐名额确定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推荐项目名单,学校将对通过立项的项目予以资助。
联系校内导师
俗话说,只要你主动,就会有故事。
申请者可主动与专业课程的教授或本专业的前辈探讨,争取科研项目的机会。
学校各学院的官方网站通常提供导师介绍,申请者可通过导师的学术履历了解其研究背景,优先选择学术水平较高且科研项目丰富的导师。
如果有老师的项目组招募本科生,哪怕只是做一些最简单工作,也可尝试申请,能成为这个项目组的一员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如果没有遇到老师或者实验室招募成员,可以去问班级导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等最熟悉的人,看学院里哪些老师有项目,然后主动联系。或者可以通过学校官网上发布的导师简历,来了解各个老导师在研或已经结题的项目,获取联系方式。
联系外校教授
在考虑本校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也可积极主动联系国内其他享有国际声誉的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参与跨校或跨机构的科研合作。
这种合作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获取更广泛的学术经验。例如,可通过线上合作或在寒暑假期间实地参与项目。
国内一些著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等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机会,可供申请者主动争取,争取成功的话也能为自己的科研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与科研项目竞赛
如果能在一些高含金量的科研项目竞赛中斩获奖项或名次,也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一种证明。
我们熟知的科研项目竞赛,例如国际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竞赛,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际机器人大赛等。
参与科研背景提升机构项目
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参与一些专门提供科研培训和项目机会的机构或组织,也不是为提升科研背景的一种好方法。
这些机构通常提供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训练课程、研讨会、实践项目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科研方法、提升研究能力,并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只要你主动,科研就有着落。
如果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科研机会?不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欢迎来找我们专业的博士导师聊一聊~
23-24申请季,我们已经收获了1枚全美第一、机械工程博士全奖录取(最卷机器人方向),2枚全美专排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全奖录取(今年该专业有超过900多人申请,录取率推测不到5%哦),还收获了难度天花板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全奖录取,另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慕尼黑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全球顶尖博士全奖录取,offer多多,一起来沾沾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