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德语学习】“平权意识”在德国
留学资讯

【德语学习】“平权意识”在德国

2024/02/23/周五 10:29

点击量:161

今天很偶然在日常教学上被学生提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表达中国人的德语单词是Chinese, 而不是Chinesin?

当时的我有点沉默,也激发了这个话题的思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在德语的使用上,时至今日,德语和女性权力的微妙联系仍然存在。 

比如人称代词本身应当是一种中性的、既包含女性、也包含男性、既包含单数、 也包含复数的指代人的词。 

man这个词很难让人不会想到是由阳性名词Mann转变而来,从词源和语义来说这两个词汇都是很接近的。因此用man一词指代所有人是很不合适的,应当有一个专门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女性。于是人称代词frau就诞生了!frau这个词的出现是德语中平权意识进步的一大里程碑,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不难发现frau这一代词并没有被广泛运用。 

在表示“人们”这一概念的时候大家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man。再比如许多以女性词缀形成的词语都是从男性词汇演变而来的,例如:学生一词就是先出现了Student(男学生),再在Student的基础上演变出了Studentin(女学生),而前者的复数可以指代所有学生。 

这一规律还体现在其他很多词语上,比如:Ingenieur(男工程师)和Ingenieurin(女工程师)Koch(男厨师)和Köchin(女厨师)在人称代词方面指代男性的jemand(某人)einer(一个人)等词也被用于指代所有人 

尽管想要在德语中达到真正的“平等”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路,但是德国的女性主义者们一直在努力,她们对德语的改造一直在进行。 

比如我们看到德语中的许多女性称谓,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我们最能明显感知到的一点就是:男女称呼都被明确表达不再用男性称呼称呼所有人。如Sehr geehrte Damen und Herren(尊敬的女士们和先生们); 

再比如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女性职业称呼也得到了认可,很多法律法规里都强调了为了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企业不允许在招聘中规定只对某一性别进行招聘。这就意味着所有职位称呼都必须有中立的表达形式,即每个词都必须有男女的表达形式。 

比如护士这一职业名称,我们不再将Krankenschwester(女护士)视为Krankenpfleger(男护士)的衍生词,甚至在提到“护士”时人们会首先想到Krankenschwester(女护士)。不得不说这是德语平权意识发展的又一体现。 

再比如出来后缀-in还有很多词缀也可以用来构成女性职业相关单词。比如-euse (Friseuse女理发师)-frau(Kauffrau)女商人Fachfrau女性专家。 

这些女性职业名称里不再能够找到“男性”的身影,还有一些其他的职位相关词汇也得到了改变。 

如德语中存在许多由阳性称呼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和派生词,如今,当强调群体中的女性时,复合词中相应的词汇变为了代表女性的阴性词汇。如:Juristenmeinung(律师意见)变为Juristinnenmeinung(女律师意见) 

当想要突出显示女性成员时词汇内部代表女性的的i也可以大写。如:Leserbriefe(读者来信) 变为了LeserInnenbriefe(女读者来信)。 

对平权的追求深刻影响着德语语言的发展。它使德语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完善了德语的词汇和语句,为德语语言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使纯粹的语言成了一种女性争取自身应有权利的工具,让女性主义思想浸透进日常对话和工作用语等等领域。在这个进程中德语语言和妇女平权都实现了进步和发展,这是一种双赢。 

最后我们来看看德国境内的评论区。 

上述截图的观点,是反对德语语言平权的进步。 

上图报纸标题:漫长的平权之路 

上述的种种,既是社会现状中女性维权仍然艰难,也是我们在德语学习上,日渐会遇到的疑问。希望通过本文,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德语,了解Deutsch。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