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在加拿大到底要给多少小费?
留学资讯

在加拿大到底要给多少小费?

2023/12/27/周三 09:36

点击量:467

      

       不论是留学生群体,还是新的移民家庭,到了加拿大以后,都一定会遇到日常消费中的一个大的文化冲击,这就是加拿大的小费文化。和邻居美国类似,加拿大的很多服务行业,比如餐馆、理发等,都需要给10%-15%,甚至20%的小费以示尊重。对于习惯了在中国生活的人来说,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不一样的文化的。

       但不管你喜不喜欢小费,它已经是加拿大文化的一部分,既然它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加拿大的小费文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暂时不会消亡。吃饭、理发、打车、住酒店…总之只要有人给你服务,你就多半要付小费。最近一段时间,小费问题成了众矢之的,疫情开放后一些场所,尤其是餐厅,将小费的支付比例写进机器提高了不少,引发了不小争论。一些顾客认为自己正在经历所谓的“小费通胀”。

小费的前世和今生

       关于小费的起源,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8世纪在英国伦敦的餐厅/酒店里,往往在餐桌上摆放一只碗,上面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为了保证服务迅速)。顾客进入后便随意地将少量零钱放入碗中,就会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就演变成了为感谢服务员而付给的报酬。上面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联起来,就成了tips,也就是英文中的小费。

       不管怎样,到了今天,在小费的发源地欧洲,小费文化已经不太流行了,至少可以说,不同国家对于小费的态度已经有很大的区别,整体上来说,大多数的欧洲人已经不习惯付/被付小费了,除了在部分高档餐厅设置服务费或者是给小费选项(一般不强制,不给也没关系),小编自己去过将近20个欧洲国家以后,发现大部分国家,地区已经很少看见小费文化了,只有一些年纪很大的老人还会象征性地给小费。

       不过,这种消费文化却被欧洲移民/旅行者带去了北美,并在北美生根发芽,一直留存到今天。现在世界上小费文化最兴盛的国家无疑是美国,在邻国加拿大,这个文化影响也很大。我们在加拿大生活,小费的时候,还是要经常注意的。那么,在哪些场合下需要给小费呢?

一般需要给小费的场合/对象

服务生:总消费的15%-20%

出租车司机:总消费的10%-20%

侍酒师:酒价格的15-20%,或2-3加币/瓶

酒保:总消费的15%-20%

衣帽间:每样物品2加币

酒店管家:2加币

理发师:总小费的10%-20%

导游:总消费的10%-20%

行李搬运工:1-2加币/件,行李多/重/大多给

       一般午餐小费是10%-15%,晚餐是15%-20%,普通餐厅的小费比例要比高级餐厅的要低,午餐比晚餐低。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约定俗成,也会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产生一些区别。但如果完全不遵守这些小费规则,你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无理、不知感恩的人。大多数接受小费的人薪水偏低,甚至很低,小费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疫情期间,许多人通过慷慨的小费表达了对当地餐饮业或服务行业的支持,对于一些人来说,给小费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很乐意继续这种做法。但最近不少网友对加拿大失控的小费文化进行吐槽,不少人认为小费通胀在过去几年变得失控。有些餐厅的基准小费居然达到了18%起!

图片来源:CBC

       那到底给不给小费?给多少合适?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税务局(CRA)怎么说,如下图,意思就是,客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给小费,小费或者服务费通常不计入账单,无需缴纳GST/HST。但是,如果商家在提供给客户的账单中,添加强制性或建议金额作为服务费,则必须针对该金额收取GST/HST。

图源:CRA官网

一般不需要给小费的场合/对象

快餐店(包括堂食/外带)

咖啡店(Tim Hortons等)

商店/购物中心导购人员

超市

政府人员

点外卖

       总体上来说,这些场合/对象都不能算是给你提供什么服务的人,比如导购,他们是被雇佣来给你提供购物建议的,政府人员也是应该给你提供必要的行政辅助的,所以真的没必要自寻烦恼。如果在需要付小费的场合碰上服务真的很差的情况,你也可以不付小费,但最好要说明情况,而不要闷声走人。小费是和服务也只和服务相关的,如果你对餐厅饭菜很不满意,可以告诉经理,帮你撤换菜品。

应对小费文化的建议

       因为加拿大还没有像国内这样接近无现金社会,所以生活中很多时候还是要使用现金,或者刷卡的。所以一般出门玩,小费,最好事先准备一些零钱,1/2加币的硬币,小额钞票等等。以面遇到需要给小费的场合,但是又没有零钱,这时候掏出一张20刀的钞票还是比较心疼的。大家应该可以想想,小费给出去了就不能要回来了,而且也不能要求找钱,所以自己准备好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然,现在很多餐馆里面消费可以刷卡,然后Pos机上面就会出现小费选项,一般就是百分比,10%,15%,20%等,也可以手动输入一个百分比。学生党,普通人,一般选个10%,15%就好了,别人出于礼貌,也不会盯着你手上的机器看,或者问你付了多少小费,所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去选就好了。就算对方知道你只付了10%,也不会有人责备一个学生没有能力付高额小费的。

       在加拿大的大部分中国餐馆也都加入了小费的选项,所以不要因为是去中国餐厅吃饭就觉得不用给小费,还是要按照规矩给的。

传统小费文化的挑战者

       相信尽管会入乡随俗,有部分国人还是不太喜欢加拿大的小费文化。其实,在加拿大,也有一些人在考虑小费文化的改革可能性。比如,疫情期间,一些餐馆宣布,小费被取消,但会提高菜单价格,相当于把小费加入到价格里。

       这些餐厅将所有产品的平均价格提高了15-20%,所以客人支付的费用中已经包括了招待费(hospitality)。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餐厅决定直接把小费加在商品的价格里面,客人在消费以后不用在为付多少小费而烦恼。

       餐厅的解释是,这个做法可以在疫情期间和以后为服务员和厨房员工提供相对稳定的工资来源,而且还能避免经常伴随着种族和性别偏见小费(统计显示,一般情况下,少数族裔收到的小费会更少,漂亮的女性收到的小费更多),并限制刷卡机来回移动,让支付更安全(有时候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服务员,有泄露自己卡片信息的风险哦)。

       最后说些题外话,小费文化,因为之前在北美大地上(尤其是美国,但加拿大也有)兴起的黑人民权运动,也受到了挑战,有部分人认为,小费文化是伴随着对弱势群体,尤其是黑人群体的剥削的。

       南北战争后,小费文化在美国各地蔓延,主要是在酒店业盛行。美国雇主想方设法寻找避免向奴役工人付款的方法,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是铂尔曼公司(Pullman Company),该公司雇用了很多刚获释的非裔美国人,前奴隶作为搬运工。雇主只给黑人搬运工微薄的基本工资,迫使他们依靠白人顾客的小费来生活。所以这一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服务行业中的种族歧视主义的阶级结构,在这种阶级结构中,黑人工人必须顺从,讨好顾客和雇主,才能够赚到丰厚的小费。

       不过也有人为小费文化辩护,比如网络上,就有人表示,给小费对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它鼓励员工们做得更好,最终使消费者受益。他称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但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言论,并表示,餐饮业的雇主们应该负起责任,支付体面的工资,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顾客给的小费只作为奖励的一种plus。 

       不过说到最后,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一定必须要付小费,更没有固定金额要求,只不过在加拿大,这是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所以无论是旅游,学生,还是尚在适应中的新移民,都可以通过小费文化,来体会加拿大的风土人情。

       的确,因为小费制度的存在,服务生在提供服务时,会更用心——因为这和他的收入息息相关,而且你也可以通过很少的付出,换来等值甚至超值的服务,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而相比而言,在没有小费习惯的国家,无论服务好坏,你都只能照单全收。当然,对于那些不劳而获想凭一张黑脸就拿小费的人,任何人都有资格拒绝。

       相信如果你需要在加拿大长期学习,工作,生活,都能够渐渐习惯小费文化的,将心比心,善意的索取和给予,没有人会拒绝吧。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