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识教育基础下的三大美本课程体系
2022/06/30/周四 15:47
点击量:193
说到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精髓,就不得不提到 “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这四个字。美本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身体、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致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即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的 “有教养” 的人。
在通识教育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美国大学由此发展出几种重要的本科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虽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特点: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强调课程设置的个体化和国际化。那么这几种本科课程体系究竟是什么呢?它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哪些大学在采用这种课程体系呢?
一 分布必修型课程
分布必修型课程(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是目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设置模式,据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AAC&U)统计,约有 70% 的美国大学本科采用的是这种课程模式。在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下,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研修指定的学科领域,通常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主要领域的科目,并且对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都有规定。
分布必修型课程设置模式包括分布必修课程、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三个部分:
另外,所有学生必须要选修外语及写作相关课程。
分布必修模式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学生除了主修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对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所了解,而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范畴。对于跨学科的必修要求,也是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精神。
代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巴纳德学院、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二 核心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为本科生提供的以共同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它不等同于专业课程,大多数为一些跨学科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思辨能力,加强人文、道德、艺术和逻辑方面的培育。
这些核心课程的设置也是通过多年的改革、酝酿和探索,才得以实施,并且期望通过这些博雅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思维、世界视野、伦理情操和负责任的公民。
核心课程体系综合了传统独立学科中的基本内容,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的一套知识背景,要花费学生差不多一学年的时间完成。它包括:
一组专为全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一组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任课教师来自不同系科、学术基础深厚的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研讨课并重。虽然核心课程体系看起来与分布必修型课程体系有些相似,但后者课程多为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课,而核心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所以核心课程多以某一社会问题或者学科问题为基础、多学科交叉为组织形式。
代表学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等
三 开放课程体系
美国大学的 “开放式课程(Open Curriculum)” 奉行的是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并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尽可能探索更多的专业领域。这种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没有核心课程以及基本要求的束缚。
开放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哪些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学或者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贯彻自由教育的理念,鼓励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可以探索学习更多的领域,同时也给予追求精钻的学生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开放性课程并不意味着没有学分的要求,一些开放式课程的大学会让学生提供一份关于学业的提案或论文,学生还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并申报,如果不达到专业的最低要求,也是无法毕业的。
代表学校:布朗大学、阿默斯特学院、维克森林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维思大学、史密斯学院等
以上就是对三种常见的美国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简要介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大学始终极力为学生们提供自由自主、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学术氛围,虽然同学们对理想的大学生活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大学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却能为每个人提供同样广阔的成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