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疫情下留学趋势是否明朗?
2022/03/31/周四 17:05
点击量:17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中,此报告的出版为出国或来华留学工作的人员与涉及人才流动的各方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留学目的地国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态势留学目的地国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态势。英国与美国先后遭遇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的拐点,留学人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IIE最新发布的《2020年门户开放报告》(The Open Doors Report 2020)统计数据,2019-2020学年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为1,075,496人,同比2018-2019学年下降1.8%,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赴美留学人数的首次下降。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位置。表. 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地国接受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及增长情况↓发达国家留学相关政策走向不尽相同,国际学生流动格局或存在更多变化。报告分析,美国方面,拜登政府上台后,如何确保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价值观回归,怎样对留学和移民政策进行具体调整,能否有效挽救美国留学产业发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总体预期普遍向好。英国方面,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来自欧盟国家留学生主要关心学费和签证问题,而来自非欧盟国家学生则更担心受民粹主义影响。在美博士留学生比例大幅下降在美博士留学生比例大幅下降,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可能迎来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新机遇。根据报告,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留学国家,其博士留学生占比从2016年到2017年占比骤减至26%,同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与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各类限制留学生赴美留学、就业和移民等相关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博士留学生占该国博士生比例的快速且持续下降,对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水平。从世界层面来看,美国留学政策的收紧,也不利于全球人才的培养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留学总体需求存续,在美博士留学生比例大幅下降,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可能迎来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新机遇。在OECD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博士生占该教育阶段群体的比例情况(2013-2017年)↓疫情造成国际学生跨境流动受限,疫情防控前景不明,留学及相关产业面临严重危机。根据全球化智库(CCG)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受疫情影响,美国多所高校收入大幅减少。在2020年春季学期短短几个月内,美国全境高校收入减少了80亿美元。英国官方估计,新冠肺炎疫情给英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损失将高达190亿英镑,约合1733亿元人民币。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继续保持正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明显影响出国留学的实际需求。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虽然给我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我国学生对于国际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出国留学仍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是会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间有所延迟。留学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或遇拐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地多元化时代即将到来。根据全球化智库(CCG)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虽然近15年来赴美留学人员总数持续增加,但其增长率自2009-2010学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并没有明显改变,从2009-2010年的29.9%下跌至2019-2020学年的0.8%。特朗普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不力、中美关系持续走低的影响下,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在留学目的地国选择上将可能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少计划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将目光投向了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疫情控制更为有效的国家和地区。2020年7月18日发布的《启德教育新常态下的留学现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显示,选择赴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的留学生比例均出现小幅提升,占比分别为4.54%、3.84%、2.51%。自费留学仍然是我国出国留学的最主要群体,留学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报告,父母与亲友的资助依然是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留学费用来源,且该来源的占比从2013届到2018届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13届的89%上升至2018届的94.2%;另一方面,依靠国外大学或国外机构资助留学的学生占比则在逐年下降。在国际教育资源进一步开放、留学主要目的地国相对宽松友好的留学、就业及移民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留学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留学选择,更多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出国深造。表. 本科毕业生留学经济来源比例变化(2013-2018届)↓“在地留学”成为疫情期间新的替代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留学”将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得益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国留学有了新的应对方案,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学习的“在地留学”正在成为新的替代选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外合作办学的实体机构以及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院校,正在成为本应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开展线上和线下学习的重要载体,例如纽约大学的3000名中国留学生可以在上海纽约大学开展学习。海归返乡发展的热情持续升高,新一线城市吸引力较大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持续增加,拥有国际视野成为海归群体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海归群体不断扩大,海归就业的紧张形势也进一步凸显。海归群体由2000年的13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423.17万人,增幅超过31倍。在海归发展优势方面,2019年的数据显示,“具有国际视野”取代“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其在国内发展的主要优势。海归返乡发展的热情持续升高,新一线城市吸引力较大。根据《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2019年,受访海归在选择回国发展城市时考虑得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为:“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图. 受访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海归认可中企全球化发展成果,创业热情高。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海归调查报告的统计显示,受访海归对中国本土领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成果较为认可。其中,“市场覆盖度”受到普遍认可,但“技术影响力”、“全球影响力”和“求职影响力”稍逊,这表明中国本土化领军企业在海归群体中有较好的认可度,但在提升综合人才引力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