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捷报故事会 | 康奈尔大学应用统计硕士录取:在别人彷徨的时候,越是要坚定前行!
2021/01/03/周日 10:01
点击量:454
特殊的一年备战美研申请也总是有特别的故事,今天一起来了解拿到了康奈尔大学应用统计硕士(2021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数学与统计硕士(2021春)以及$8551.5奖学金的D同学申请背后的故事。
缘起与初见,申请路上多了好搭档
D同学是个高高瘦瘦的大男孩,身高在一米九以上。性格很谦虚、内敛、不张扬,非常自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5年完成学业(2020年底)。在初步交谈后,顾问老师得出一个阶段性结论:这是一个稳健的学霸。本身北卡的统计排名就很靠前,D同学还能保持3.8左右的GPA,但是他没有好高骛远,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于倾听,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
D同学非常优秀,美国Top30的学校都是非常有希望的,不过,依然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之前参加的比赛,未获奖;科研经历只有1段,中途被终止了;GRE还没准备,又不喜欢背单词;想申请2021年春季(一般9-10月截止),上半年的课业负担也很重等等。
D同学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给他充足的时间,他完全可以自己做申请,不过,在缺时间的情况下,需要把宝贵的时间分配给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上,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帮手”。
高频跟进,申请路上重要的是陪伴
合眼缘又确认过专业度之后,D同学与顾问老师达成了一致,决心一起去打“申请”这场硬仗。申请和战争很像,没有单打独斗的,需要的是团队作战,需要顾问、策划、文案等角色分工配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规划是第一位的。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规划也就分为理工类和文商类,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实,并不是这样。每个老师的经验不同、认知不同,每个学生能做的事也有许多差异,美国又是一个特别重视个性化的国家,如果学生的简历没能给招生官刻画出一个有特点且优秀的申请人形象,是很难被名校录取的。抓特长,定亮点,才是最重要的。
顾问老师发现D同学有很扎实的学术基础,很擅长做科研,于是他们制订了“作战方针”,决定把精力放在科研上,把比赛、活动、会议、实习等放在次要的位置。
成长是需要陪伴的,而D同学的顾问老师和策划老师,最擅长的就是长期跟进学生进度,他们之间基本保持着每周沟通的频率,每次沟通都做好了记录,如果只有一方沟通了,之后双方还要同步记录。只有这样,翻看跟进记录,同一申请团队的任意一方都能清楚的知道进度到哪一步了、已经有多少完成了、目前在做的、未来计划的等等。 拿查校来说,团队在2月上旬就完成了2021年春的查校,为的就是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课程设置、申请要求、录取数据等,而不是申请季来临之时匆忙选校。申请团队知道只有高频率的跟进,才能确保规划书上的计划变成简历上一条条的闪光点。
心态是申请过程中很重要的事。GRE的Verbal部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梦魇,对D同学也是一样。在他两次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也曾焦虑过。而顾问老师和策划老师都在尽力帮他做心理建设,帮他找最有经验的老师辅导,终于D同学在6月下旬考出了GRE318+的分数。申请过程中,心态是很容易崩溃的,正因为如此,申请团队更加有意识地提高沟通频率,也拥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沟通技巧,陪伴学生走过相对黑暗和低谷的阶段。相信D同学回头看来时的路时,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
胆大心细,首战告捷
定校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在6月份,申请团队和D同学在不慌不忙中定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没错,只定了这两所。胆大吗?是的!人生只有一次,不妨大胆一点) 在10月底收到了JHU带$8551美金的录取,在11月中旬收到了康奈尔的录取。
首站告捷,所有人都很开心和激动,但并没有骄傲,大家知道秋季大戏还没开场,在秋季依然有冲刺的名校。申请征程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D同学在最后一个学期还修了两门高阶课程,做着两个科研项目,准备着发paper;文案老师还在抠文书中的细节,每一篇diversity、PHS、why essay等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才满意。
回顾这一年的时间,疫情肆虐、川普闹妖、华为受制、种族冲突、二老争位……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史无前例的事,不少留学家庭都一度对美国留学持悲观态度。不过,总有一些有远见的人,坚定地冲在了别人前面,D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国内疫情爆发前回到了美国,期间坚持上着网课,坚持做科研,坚持写paper…仔细想想,能被康奈尔和JHU青睐,是D同学应得的认可。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曾说,“我们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最想选的道路上,坚定的走着,而不能被“别人的声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