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端院校录取---五大因素
2020/08/06/周四 15:40
点击量:5335
大家好,我是负责英国留学规划老师赵建凯,2008年赴英留学,2010年毕业后在英国做留学规划顾问3年的时间,回国后也一直在服务国内学生申请留学的研究与规划上,经过多年与英国大学招生官的接触以及院校在这近10年的招生标准上面摸索出来一套针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套路”来,今天就把这些“干货”分享给即将打算出国和已经在规划留学的你们。
第一就是心态,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个老生常谈的词汇,无论是在读的学生还是不如职场的人事,都脱不了 “心态”二字,在这里我要说是留学规划的心态,上面也说到了,很多学生再递申英国有误区,咨询美国加拿大留学很多人有意识要早规划,而英国留学绝大部分学生或家长还是抱着到时候再说的心态,而出国留学本身就是一个长远规划(只要是在大二结束家里人就要考虑到是否未来要出国留学了),留学之前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成绩的提升、非学术背景的积攒、英语的学习、是否考虑国内考研和留学双向准备等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大二结束都还没有一个长远的学习或者职场规划的话,那你怎么就说明最好了进入社会的准备呢?所以不要和规划师说时间还早,现在没必要准备的话,因为社会和职场是不会等着你大四后在考虑这些问题,所以请端正心态,是否选择出国留学?选择哪个国家?选择什么专业?这都是需要你在大一的时候就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社会要有危机意识,完事要提早规划。所以心态是递申英国顶级名校的首先因素。
第二是自我评估,客观的认知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设定合理的院校目标也是重要的环节,多年的咨询中经历很多的学生问我能不能递申G5院校,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申请G5,但是有时候可能需要转专业去申请符合学生本科院校背景和分数的专业,学生往往又是不能接受的,其实无论是G5院校还是QS前100的院校录取标准都是在明确的,我们也很能理解学生想去到自己梦想院校的心情,但是基于现实要客观的评估,这里要按照我们的学术成绩和未来就业规划(是机关单位或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来倒推回来我们要冲刺的院校和适合现在学术能力的院校,而冲刺院校也是我们通过接下来的时间进行学术分数提升、语言的学习和软性背景的提升来增加我们的冲刺院校的成功率,也不是冲刺一些本科院校本来就不在招生名单或者学术成绩不可能达到要求的那些院校,那很多学生和家长就会闻到,那我找你们的用意何在呢?首先我们熟知每所大学的录取要求(因为是直接合作,每年最新录取要求直接发给我们),可以精准的定位申请院校,其次是英国绝大部分学校和专业是没有面试的,而专业且非模板化的文书就是体现出学生不同之处的纸质版面试材料了,最后就是合理的规划和申请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真正的英国申请节奏,从而失去了本来可以拿到的名校OFFER,这显然是一个损失,而我们是专门做留学规划,对于每个环节的把控是非常清晰的,所以选择靠谱的规划师和服务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三是自我管理,我拿到很多学生的大三结束后的成绩单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一大二成绩一般,再到大三来规划了发现成绩没法在提升了(所以再次建议提前规划),国内目前很多学生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进入大学生活了,可以向想象那样子去学习生活和谈恋爱了,但是实际上本科只是高等学业中的基础(目前国内职场都是硕士学位最为入职的基础条件),所以上了大学只是一个职场对接的开始,那么在大一的时候不要放松警惕,开始就要保持高分数(因为未来国内的话可以保研用,英国申请的话就是看三年完成分数递申),大一是没接触太多核心课程甚至很多院校大一就是通识课程,都没细分专业,所以大一提升分数相对容易,后来还能给你纠错的机会,自然在大二大三保持分数稳定同时提升分数就是自然形成了,这样你才有可能在课余时间来做背景提升。
第四就是背景提升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就确实之前英国留学确实是不怎么看重非学术背景素材,而随着英国留学的认可度增高,国民收入提升,对于教育注重度增高的影响下,英国留学每年申请量都是倍增的增加,但入学名额是固定了,而英国又是非常注重教学质量(一直没有放宽政策把留学做成商业产业话),所以对国际学生的招生占比乃至中国学生占比的配比都是固定的,那么名额少申请人多,自然就演变成递申的时候看非学术的材料,当然英国仍然是先到先得的原则,只要满足要求会给录取,但是一个学生的软背景丰富,对于竞争冲刺院校提升申请竞争力就是最有帮助的了,相信所有学生都是想奔着冲刺院校OFFER最为最终的入读院校目标,那么软性背景必不可少,那具体什么时间节点做合适呢?那些算是软背景呢?我们从学习时间来划分,大一的时候由于我们未接触太多专业课程,所以不建议着急去实习,因为就算有企业给你实习机会也都是行政岗位,没接触核心业务的实习是没有含金量可言,那么大一就建议从语言下手,虽然英国递申的时候不强制要求语言成绩,但是语言本就是长期学习的,所以大一用碎片时间学习语言,到了后期出分你会感受到非常顺畅,每年我们都看到太多学生因为雅思考不出分数不得不延期一年入学,这样学术空挡真的不值得。所以大一建议先稳固语言学习,大二开始的暑假就可以找实习了,记住公司不用多知名,因为500强的公司给你实习机会要么就是行政岗要么可能就是有关系进去,不然专业知识不扎实也是不会给你实习机会。而且实习不是完全看实习长度和公司知名度的,大二开始实习只要是正规公司,为期一个月的核心岗位的实习工作即可,大三的暑假也是同样,但是注意大三就可以应聘500强的企业了,因为随着你知识的储备和之前的实习经历足以让你去应聘了,这样的实习经历是公司由小到大,工作内容由浅到深,这样的实习经历是正确完整的。其次就是科研,大二一般学校都会有大创项目,一定要规划师介入,因为很多项目都是和你未来申请专业无关的,而大创一做就是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一旦选错了就没法在转变了,其次就是利用大二和大三的寒假实践来做国外大学的科研项目或者学术交流,这样是可以了解海外学习模式和与教授交流的机会,有很大几率拿到终身教授的推荐资格。
第五就是规划时间,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次都在不断的和学生与家长强调要提前规划,因为提前一年开放申请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从前是只要在开放申请前2个月在启动定校撰写文书然后就能八九不离十的申请到目标院校,这样的时代在8年前就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变化。英国留学在申请院校上的优势就是学术要求分明,卡学术条件(本科院校背景和均分),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我学校背景够了,分数够了,就能稳录取了,现在的院校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审理要求来审查申请材料,但是放眼望去,QS前100的院校的录取要求,基本全都是上面是学术要求,下面是:“如学生有相关专业背景也是同样考虑”的字样,也就是说现在的硕士递申越来越多的院校除了学术条件外也看重实践背景。如何用本科前三年有限的时间里穿插各类的实习、科研以及学术英语的学习呢?时间规划就尤为重要,尤其是现在留学服务上面多元化了,就算没完全决定出国,有打算国内高考或考研的学生我们也是有双保险的服务规划给到学生,所以只要是有留学想法且国家确定了范围就一定要提前规划,这样花同样的价格享受3-4年的服务跟进,可以让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背提与学术分数稳步良性的安排,使得最终可以拿到梦想院校的OFFER。
综上所述,留学申请现在并没有那么神秘,但也绝非是在网上扒一些资料和个人经验就可以去尝试递申(不要因为一次不专业的尝试而让自己延长一年的等待期,这样后续的时间节点都会错后)。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制方案,最后预祝各位学子可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职场之路上达到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