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本科生不能在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今天的主人公G同学就向大家证明:“发表顶会论文,本科生也能行!”
前几天,G同学接收到了自己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被大数据领域世界第三的国际顶会CIK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接收了的喜讯!
*上图是G同学收到接收通知的邮件截图
G同学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一开始就励志申请美国侧重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之前在学校里也参加过校内的科研项目,但作为本科生,参与感较弱,所以,G同学接受了顾问老师的建议,参加了【知·行】美国顶尖大学研究助理项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与股票市场预期,项目时长是5个月,但由于G同学表现优异,最终导师为G同学提供了10个月的指导。
今天,一起来了解下G同学的科研故事,来听听G同学是如何看待这段科研经历的。“我觉得这种科研很有意思。”
“从阅读方面来看,首先就是明显提升了阅读能力,我的老师给我两篇论文,总共有一百页,这研究下来那提升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当然,G同学也冷静地反思着自己的不足:“不过也可能是我本身词汇量不够大,我现在才一万左右词汇量,很多专有名词还是不认识。”“从能力方面来看,说实话,在本科阶段和老师认认真真组一个项目的机会还是很少,现在基本上了解了科研的过程,也觉得每天都对研究方面的理解和知识储备有很多提升。比如我前一个月和现在,看同一篇文章的同一个方法,能想到的东西绝对大有不同。”“还有就是人际交流方面,和三四名国外大学的教授和PhD交流的机会很难得,很不错!”“说实话,我前段时间因为考试和项目老师请了两周的假,这些天又开始全身心投入,我觉得只要自己不水,多想多做,多跟着老师多问问题,得到的提升还是相当大的。”“首先,保持对科研的兴趣很重要,我做得时候就会觉得机器学习和股市都很神奇,一个是很想知道计算机怎么做到能预测或者识别一些信息的,另一方面就是觉得人类能创造出股市以及其他相关的特别复杂的金融系统特别不可思议。有了好奇心,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做科研很有趣。”
“同时也要积极给老师反馈,无论内容是什么。不怕有问题,就怕有问题不找老师解决。有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对:抓住能利用的一切资源让自己更高效。做科研过程中,老师就是最好的资源,毕竟自己走过的路都是他们走过的。”“当然也要有选择性地查阅资料。一般来说我不懂的领域,例如股市和经济吧,可以找一篇近些年来比较权威会议上发表的领域综述性文章大致阅读,然后从它的引用文献里面查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来说,或多或少会沾边,找一两次文章的参考文献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个人认为什么文献都读比较没效率,这些学习可以放到其他时间来做,当然课后的知识面拓宽也很重要,也许一些知识就可以应用到当前的项目里面。”“老师的负责任程度是我自己控制不了的方面,但我认为我的老师不是优秀的个例,相信项目中的其他老师也同样负责。”“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答疑解惑以及大方向上的引导,收尾阶段在论文修改上指导了我不少。”“一定要和老师多沟通,保持高频率沟通,积极发邮件,有问题不会可以先自己找一下,找到了可以跟老师报告一下,找不到就直接问老师,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文献来参考。不能不好意思,就这么一段相处时间,学到越多越赚。”能在顶会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G同学在发表论文前后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不急功近利。“我的优势就是心态吧,我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在发论文上,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做的开心,自己学习能力有所提升,那就很赚了。”“我觉得我算运气比较好的,恰好自己能把控时间,也恰好能熬过那段比较难的时间,最后也是恰好发了论文。但话说回来,还是要放手去做,做着做着就找到感觉了,慢慢就步入正轨了吧。”“难熬的那段时间,主要是追赶绩点,语言考试,学生会的活动都撞在一起,而且任意一项干不好,影响都很大。所以,首先就是学时间管理大师管理和安排自己的任务,什么事情都在本本上记下来,定好截止时间,这样条理清晰了就好解决时间冲突了;还有就是身边的同学们也都特别努力,有的争取保研,有的一起考语言,也算是有难同当,还可以聊天发泄。”了解了G同学的科研故事,你的科研热情是不是也被点燃了呢?参与科研的收获只会比你想象得更大!详情了解:启德教育 英国部 苏芳 15954105556(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