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疫情之下,我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留学资讯

疫情之下,我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2020/05/24/周日 14:04

点击量:28

疫情之下,我还要不要出国留学?
Q1:疫情之后,留学会是什么走向?
从客观来讲,我们可以预估到会有两点变动:
  • 疫情会影响一些家庭收入,从而改变他们的留学选择。这部分家庭可能会在选择是否出国留学上有所犹豫,或者可能会对原本确定的留学国家/留学时长/留学阶段进行变更调整。(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改变留学方案)
  • 疫情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申请年度。这一块影响最大的,是已经拿到offer,原计划今年9月入学的学生,以及处于两个留学阶段之间的学生。(因为安全顾虑延迟入学/更改留学阶段)

因为留学申请是需要经过长期规划的,这些变动就会造成进一步影响。具体的影响,我想分为低龄(申请高中、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分别分析。
针对低龄准留学生

比如你现在在读10年级或者11年级,本打算在国外读1-2年高中,在国外申请本科。因为疫情,你可能会晚一年出去。对于申请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工作一年进行过渡,但在中国,低龄学生选择gap的很少。


因为没有明确规划,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gap的一年可能会无所事事,学习断档对状态也会有影响,另外你在申请时,需要给学校解释你gap这一年干了什么、为什么,个人看来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那么对大部分没有明确规划的学生来说,无法延迟入学,那么更大可能会改变留学阶段。


晚一年出去,你本来申请高中变成了申请本科,申请准备也需要全面变更。可能本来申请高中,你只需要做一个高中内测就可以,现在换成从国内直接申请国外本科,你还需要准备语言考试,或者需要读一个语言班……因为申请阶段不同、申请国家或者地区不同,你需要准备的内容有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需要尽快了解相关的、比较准确的信息,并尽早做准备。


除此之外,可能有些孩子已经拿到高中offer了,因为疫情选择更改到本科再出去留学,那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亲子沟通孩子本来可能好不容易完成了高中申请,满心期待要去读书了,结果现在家长说不能读了,这会造成一个心理落差;而且如果留学方案更改,孩子本来什么都不用考,现在要考语言、考标化,还要重新准备一大堆东西,接受度可能没有那么好,家长需要重视孩子在这期间的情绪调整。当然,启德也有相关的亲子沟通服务,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及时预约启德的老师进行沟通。

对于一些本身在国外高中就读,因为疫情回国,除了选择相应高中的线上课程,如果不方便接受线上课程的,也可以考虑国内的国际高中插班,这一块启德也能提供相关帮助。

针对申请研究生的学生

对申请研究生阶段的准留学生来说,疫情之下变更留学,更常见的是延迟/推迟入学。这部分学生今年本科毕业,可能会选择先工作,推迟一年再去。


但不要以为变化只是推迟一年读书这么简单。延迟入学也会造成连锁反应。


比如你在2019年进入申请季,已经申请到2020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offer,你可能会收到学校可以延迟一年入学的政策许可,也可能只能遗憾放弃,需要重新申请明年入学(今年提交申请)或者明年申请后年入学(对于一些还在观望的学生来说)。但理论上,未来1-2年学校学位名额并不会大肆扩张,今年积压下来的一部分学生堆叠到明年、后年,会相应增加申请人数,申请难度会上升,申请录取率会随之降低。


这一情况当然也会影响到明/后年毕业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毕竟,不管你是重新申请还是第一次申请,你们在同一年申请,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按照前一年的录取标准去推断明年、后年的走势。如果本来今年入学研究生,offer可以直接延期,可能还好;如果offer不能直接延期,重新申请时你不可以因为今年能拿到offer假想自己明年就一定能拿到;明后年初次申请的学生同样不能以以往的录取条件来预估自己的情况。


要在未来1-2年激烈的申请季竞争中顺利脱颖而出,你需要的是更进一步。因为你已经本科毕业,GPA已经无法更改,那你能提升的只有:1.语言成绩;2.软性背景。


语言考试当下政策变动频繁,在保持语言水平不落下的同时,你可以把重心更多偏向软性提升上。比如,做一些线上的科研项目、实习项目,既能充实当下的空白期,又能充分丰富自己的学术、活动背景,从而增强自己申请时的竞争力。

谁都不希望“黑天鹅事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应变才是最根本的。毕竟大概率上,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续,不管是疫情被抑制或者找到了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方式,总会有一个结果。在正常秩序恢复之后,只有把握先机的人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于需要变更留学方案的学生和家长来说,一些新的调整准备需要抓紧提上日程,比如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听留学线上讲座、咨询一些留学专家/靠谱机构……一味等待是不可取的,面对升学这样会改变人生的关键节点,心里得有数。

Q2:疫情对留学最大的影响?疫情之后,各国对留学生态度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疫情对留学最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来解答。就像我前面说的,就现阶段而言,主要是两方面影响,一个是经济影响导致留学方案变更;一个是疫情之下人们内心忧虑。

但个人认为,不能“因噎废食”。

有人会担心各国对留学生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各国欢迎留学生吗?当然是欢迎的。接收国际留学生一方面能吸纳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有些国家还开放移民;另一方面对于英澳等将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国家来说,国际留学生的到来能增强其经济活力。反过来说,中国人希望/需要出国留学吗?当然是存在需求的。因为国外的教学方式体系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某些热门留学国家也确实有更密集优质的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通过疫情,你会发现在各国意识形态的冲突摩擦之下,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误解。因为各国政治结构、价值观、历史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误解很容易产生。化解误解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人更需要走出去,一方面了解他人,一方面让别人更了解我们,化解误会,合作共赢。

至于疫情之后,各国对留学生态度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我说“完全没有变化”可能是自欺欺人。但是从个体层面来说,大多数人都不会忽视个体的差异,比如美国有特朗普、也有比尔盖茨,但是我们并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反过来,大多数人在看待中国留学生时也是会从个体差异来认识了解一个人的。
Q3: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留学生?
从国家层面上,不管是“封国”“暂停签证”,各国政策变化都是针对疫情防控做出的,并没有哪一个国家公开跳出来说:我们不欢迎留学生!

从学校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是,现阶段,很多学校在招生阶段已经做了很多灵活的调整。比如,认可多邻国等更多的语言考试成绩;开放线上课程支持教学;有些学校在接收申请材料时也比以往更为宽松灵活……学校希望能够正常运转,也在尽量从学生的情况考虑简便申请流程:包括提供多种入学方案,例如准许延期或线上上课等供学生选择。

Q4:很多人目前在观望留学,疫情结束之后你觉得留学是会更加火热还是会遇冷?


个人认为,不管是爆火或者遇冷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学业规划本身是一件长期、严肃的事情,除非家庭因为经济等客观条件限制彻底改变留学计划, 否则不太可能会忽冷忽热。打个比方,你打算出去读本科,那么你可能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在国际学校读书,因为疫情,你就立刻360°大转弯改走高考路线?这不仅草率而且不太现实。

可能你会说,不对啊,你刚刚不是说未来1-2年留学申请的竞争可能会趋于激烈吗?

是可能会这样,但哪怕是下半年申请季申请明年入学,你发现有更多人申请,这也只是本年度入学的遗留问题,而不是市场的突然暴增。

现在的留学生态已经不像以前,至少在上海,大多数准备在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家庭往往都是提早很久就在做准备的,高考失利临时申请出国留学的人群当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了。而提早准备,你就不太可能会因为暂时的疫情而全面更改自己的留学规划。
目前,全球各国家地区抗疫形势逐步好转。在中国,不少学校已经陆续尝试复课;澳洲近期也迎来了解封的好消息。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