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资讯

致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

2020/05/08/周五 12:12

点击量:1992

大家好,作为留学教育行业中的一份子,心里一直有一些话想和咱们现在计划出国或者现在正在申请留学的家长与学生说,这次全球的疫情让一些现象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出来,今天就和广大的家长和学生们分享下,今天聊的一些观点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从我们业内专业角度来分析事情所折射出来的问题。

 

首先,咱先聊下对于我们留学顾问/规划师的看法开始吧,回国后从事留学行业让我发觉大家对留学顾问的看法和2008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个岗位就是销售,在英国做留学规划的时候学生与我们的关系就是咨询服务和被咨询服务的关系,没有销售的观念在其中,因为作为我们的职责就是提供最切合学生自身的学术条件来给出解决方案,其实从流程上面看我们在咨询最后的一个环节是要走到财务室进行支付销售签约合同的环节,但是从服务整体流程上面来看更多的是提供咨询者专业精准的院校、专业、就业等咨询,并不完全像销售一样去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话术来引导消费者购买。当然在这里不得不承认在留学行业里也是有很多公司的文化和顾问的性格就是销售型,导致了一切咨询都是以签约为导向,只有签约支付服务费了才开始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规划留学服务,但是在行业中仍然有一群想我们这样的人在做着已提供有用信息给到顾客为主的一批顾问,我相信家长和孩子通过第一次咨询就能感受到哪些顾问是销售为导向,哪些是已咨询为导向的。虽然现在我们国内的留学服务行业仍是会被很多咨询者视为销售岗位,但我们仍然会秉承着每一次的咨询都是提供我们的方案和规划,因为我相信专业信息是可以让家长感受到真诚,提供了信息后家长或学生自己比较后自会选择,而不是用话术去引导签约,在这里提到了话术和真诚,我认为任何行业都是有自己的话术,但是怎么使用话术就非常关键了,我认为话术是要为心为服务,而不是心为话术服务,前者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申请到更理想的院校而说,而后者是为了签约或者让咨询者交钱而说,话术怎么用就看使用者的出发点。真诚---不得不承认当今的社会中信任是最大的奢侈品,也是我们总说的信任危机的时代,之所以人与人之间不能很快的相信彼此也是因为曾经被欺骗过或身边的人有过相似经历,不过对于咨询多家的家长,我相信是可以从顾问提供信息上面来判断出那些是专业且真诚的提供方案与服务的,但是还是不能给予我们一定的信任,这点我觉得需要我们共同去改变这个现象,因为出国留学是我们双向努力去准备的。

其次我们在来谈谈咨询上面的一个怪象(这里再次声明没有针对某个家长或孩子),我们咨询的时候发现很多家长或者学生本科学术背景没有想对等的竞争力,但是就是一定要去到全球排名高的名校。可能学生的能力很强,只是因为之前没有计划出国留学,所以没太在意自己本科的成绩而导致最后均分不足,或者在高中的时候没有想过未来要出国留学所以没有好好准备高考从而没能考入对英国留学有力的中国本科院校。以上的原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也想说无论怎么样也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因为曾经的选择和努力程度造就了现在的结果,但想通过留学来改变着一切也是正确的思路,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国内本科院校(双非院校或211/985院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只申请QS20的院校的学生,这个在常理上是说不通的,能够排名QS20的院校(英国有爱丁堡、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和牛津)的录取标准整体来说都是211等级学生均分85分以上(个别专业80分可录取),如果可以给到录取的话那对国内在高中就很努力考取了重点大学然后在大学期间也是努力学习拿到不错的分数的学生们是否公平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着想,这点没有错,但是不能客观的接受现实就是问题所在了,英国录取是看院校背景和均分不是没有依据的,英国注重学术成绩,看本科院校背景是因为要看申请学生高中时代的学习能力,能考取到重点大学肯定高中学术成绩不差(当然这里说大方向,排除例如特招生),而在看本科均分是要在进入重点大学后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而这两点都不占优势的学生,英国大学会认为学生没有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自我管理,所以不符合录取标准,进入该校也无法完成学业。而往往家长得知不能申请的时候会说,就是因为知道有难度才来找我们规划,这里又出现一个误区,我们是可以从专业和未来就业职场角度帮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及那些专业是更好被录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如何利用时间做相对应的事情合理安排时间提升自己的背景竞争力,但是对于已定的东西我们也没办法是佐佑学校的规定,所以各位咨询者如果想拿到目标院校的OFFER,请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咨询者也会对于英国申请时间有误区,认为提前2-3个月就够了,如果在20年前是可以的,但是随着现在留学人员越来越多,有这种不着急想法肯定是没关注留学。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大二就开始做实习,同时选择校内大创项目参加,大三学校有交换机会极力争取做交换生,这些举动都会为申请目标院校提供强有力的背景,对于分数相等的申请者,学校肯定接纳有更多学术背景和实践背景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是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在实践工作中或继续分之学术研究。而在上学期间的碎片时间(周末)如何规划也是需要因人而异,这就是我们留学规划师的存在意义,给到我们可规划时间越多就越能提供纠错监督和安排背提(背提不是销售,我们会提出方案,学生按照这个方案去找相关的项目,我们协助筛选)的时间,在学生的配合下可以更好的冲刺自己的目标院校。所以对于院校申请不要在用陈旧的观念来应对,不然吃亏的只有自己啊。

再有就是咨询者会问留学的意义,很多咨询者也会质问留学是否有用,因为看到身边不少留学回来就业也就那么回事,有的还非常败家等等的言论,其实留学完全是主观决定,我们规划师只是提供咨询和规划已经未来国内行业的分析,对于留学是否有用完全是因人而异(没有决定是否留学我们没法给与建议,也没权利去定义留学是否有用或者价值有多大,说有用会觉得我们就是从事这个行业,说没有每年留学人员数据在倍增式递增),很多咨询者有误区,以为留学了回来就业薪酬就会翻倍,其实不然而且可能刚进入职场反而会比同龄人有一年工作经验的要低一点点,因为企业要担心付出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训实习生,然后还要担风险有可能第二年你会跳槽。那留学价值在哪里呢?第一留学确实可以提升学术背景,申请到的院校可以同比国内研究生更优(从QS排名对比和国内考研难度参考)。第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点在职场很关键,可以让学生更主管的思考问题。第三学生的朋友圈的开拓,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都是自己的人脉网(当然需要自己不断维护)。第四做事方法和思维模式,一年不能让学生完全融入当地的文化,但是可以培养起来学生成熟的英式的思维方式,对未来生活和工作可以审时度势,处理事情更加恰当合理。其实留学更多的时候是给学生自身带来很多学术上面没法给予的能力和无形的价值,也不能用短期的薪酬来衡量的,当时我的教授曾说过,如果想学学术知识不用来英国,中国的学术研究是最深入的,而英国是提供学术更好的学术结合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这个是英式教育的特点。对于咨询者询问身边朋友的孩子回来了也没什么作为,这点要明确不要拿别人来衡量自己的目标和人生定义,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都不一样,每年都有留学混日子最后没拿到学位证或者只是刚刚拿到学位证,那回来又不想进入职场吃苦的学生,自己想一想是否想成为这样,想要去做什么样的学生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最后再来谈谈家长方面,咨询中发现很多家长都是在说孩子现在情绪很不好,因为成绩不高没法去到好学校,想让孩子缓一缓情绪,这个是可以理解,但是一缓就是1个月的时间,家长不能一味的纵容学生,成绩不好我们可以低落了给与时间缓解情绪,但是必须尽快调整状态,情绪管理是未来生活和职场重要的个人能力,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结果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伤感多久都是要在回到原点来解决问题的,家长不应该放任孩子停止不前,应该疏导孩子并指引尽快进入状态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家长可以放任孩子去独立做出选择,但是大方向需要把控做好家长应该做的角色。

总结一下,今天说了这几点其实并没有指向家长和学生,因为我非常理解上述咨询者的心理,因为我也是从留学申请到赴英学习再到工作和回国就业,同时也是希望我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真诚相待,毕竟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去到自己的目标院校开启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先驱。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