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与学校的匹配度不高 什么叫做 “与学校的匹配度” 呢?打个比方,如果你要与人相亲,你会比较看重对方的哪个点呢?是 TA 的好看外表,还是 TA 的有趣灵魂?同样道理,美国大学在招生时,也会从自己学校的气质出发,去寻找拥有相似个性的学生。 学校的气质从哪里看?很简单,看官网,看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看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什么,看学校的远景是什么。每所大学的气质不同,所带来的招生偏好也会不同,比如纽约大学比较活泼洋气,它就会希望学生能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强大的创新精神,宾大则底蕴厚重,就会更希望学生展现出领导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那么,招生官是怎么衡量一个学生与自己学校的匹配度的呢? 首先是看性格。每个申请者一定会在活动列表、文书或推荐信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通过审阅申请材料,招生官可以看出你有哪些特长,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认识,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会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去体会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判断出你是不是匹配。 第二是看你对学校的了解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年申请季,我都会听到学生和我说他有多喜欢、多想申请这个学校,但是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时,他的答案又十分没有说服力,比如排名很高啊、校园很美啊、项目很好啊,完全感觉不出他的喜欢有多强烈。如果连我都感觉不出你的喜爱之情,那请问远隔万里的美国大学又要如何感知呢? 那要说些什么才能证明自己对这个学校很上心呢?答案是,说细节。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对你的一些小习惯、小癖好很了解,能及时地体察到你的情绪变化,你是不是会对这个人好感倍增呢?一样的,如果你能讲出一些细节,诸如对哪个教授的 program 很感兴趣,想体验哪个校园传统活动,想去品尝哪个食堂的大餐等等,并且说清楚你的性格与这些细节间的关联,美国大学自然会明白,你的喜欢绝不是泛泛之谈。 由此,我们会强烈建议学生,一定要在申请前期充分地做好 School Research 的工作,既要广泛全面,也要关注细节。不要为了申请大学而申请,而是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好恶。
Michael 是不是一个好学生?是。但是,他是不是美国大学想要的学生?不一定。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 Michael 太没有个人亮点了。他的这些经历,小 A 有,小 B 有,小 C 小 D 也全都有。如此 “平凡” 的申请材料,招生官已经不知道看过了多少份,又怎会单单记得 Michael 这个名字呢? 想从那么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 应是你最大的王牌。你必须要思考一下你的独特性在哪里,你要如何去向美国大学展示你的独特性。如果你的申请准备时间有限,可以选择在原有的活动或爱好上做文章。比如我们今年拿到 6 枚 TOP 30 院校 offer 的 G 同学,就是利用了自己爱说唱,会作曲作词的特长,把自己的简历写成一首说唱作品,唱给了招生官听。相信当招生官拿到这样一份申请材料时,一定是对 G 同学另眼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