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留学心声 | 从武理工到卡梅再到亚马逊,并不只是我运气好
成功案例

留学心声 | 从武理工到卡梅再到亚马逊,并不只是我运气好

2020/02/27/周四 17:26

点击量:277

嘉宾学子:H同学 

申请背景: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GPA 90+/100TOEFL103GRE 331 

录取院校:卡耐基梅隆大学MISM、南加州大学数据科学硕士、罗切斯特大学数据科学硕士(减免30%学费)、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士 

入读院校:卡内基梅隆大学MISM(信息系统管理硕士) 

全职offer:亚马逊 Amazon(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铿腾Cadence Design Systems(曾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年度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


2020年庚子新年对于我们每一个国人来说,过得可谓是心惊动魄,每天刷着手机刷着微博,关注着疫情增加的数字,随着一个又一个14天过去了,我们开始善待自己的内心和身体,积极的面对生活和疫情,也开始逐渐的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节奏中。因为我们明白,时代不会为我们的疫情停下脚步,就业不会因为疫情而放宽政策,留学不会因为疫情而降低要求。

新一轮offer陆续发放,又一批小伙伴要踏上新的征程了;往届学生也陆续毕业,接受着求职的残酷竞争比拼。今天,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位从武汉理工大学走出去的湖北姑娘,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青睐,又在临近毕业时赢得了亚马逊全职offer。她又有什么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呢?


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学习初体验

MISM的全称是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开设在Heinz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ublic Policy信息系统与公共政策学院下面,MISM有16个月的项目和12个月的项目,是STEM-designated degree program。

当初H同学申请的是BIDA(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项目,学校在权衡了H同学的综合竞争力后,给到的是MISM的offer。“最开始拿到录取后,在惊喜开心之余,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但是进入学校后,发现MISM的项目比起BIDA来说,实在是太适合转码和向往软件方向发展的小伙伴了。”

CMU的学业压力比较重,按照黄同学的话来说“每天不是在考试就是在上课,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写作”,就连春假的时候,她和小伙伴们虽然已经落地迈阿密准备旅游放松前,却全部围桌赶Due。

“BIDA的课程限制性比较大,基本上在本学院有开课进行自我消化;但是MISM专业的小伙伴们是可以跨学院选择计算机学院的课程的。通常一节数据结构的课程除了本身选上课程的300多学生外,至少有50-60人旁听,老师讲的超级棒,所有学生都听得非常的认真。”

“你在CMU,你才有机会选课,甚至你才有机会去旁听;一个好的平台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财富资源,因此现在的你们如果还要时间和机会,千万不要让它在我们被疫情关在家里的时候悄悄流逝!”


国内外学习环境有何差别?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考核制度】这块了。


首先从作业量来说,我在国内学校平时学习强度中等,而因人数多,可能作业批改方面也没法做到那么细致和认真,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而在美国,老师会非常认真地考核每位同学的作业。平时作业的布置具有连续性,比如说如果有三次大作业,那么第二次作业是基于第一次的,环环相扣,要求学生扎实掌握。

第二,平时每次作业都会有占比,对于每科来说可能要达到C,平均成绩达到B(相当于国内绩点3.0)才能拿到毕业证,且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抄袭现象出现。有一次,我们有个印度尼西亚的女生抄袭了一位新加坡男生的作业。在国内,可能老师如果比较好说话,这个事就过去了,顶多扣点学分记过之类的以示惩处;而在国外,我第二个学期就再也没见过那个女生了,而同样,男生也受到了成绩降级的处罚,还被记入档案,“毫不留情”。

第三,在国外,教学模式以小课为主,硬件设施较好,可能一个大教室就会有六台电视。总体来说国内大学还是以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而国外更讲究互动和表达。而在国外,还有一个神秘的TA组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助教。一节两百多人的大课可能有十几个TA随时准备着帮助你。

另外,我们CMU的老师真的是非常非常厉害,虽然学习比国内辛苦很多,但我觉得我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很快乐的,经常有的教授因为太受欢迎,有的学生选不上课,在走廊和教室门口站着听,学习的氛围很好。”


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在美求职?
我觉得首先就是付出与回报的性价比。虽然说我们每年交着大几十万的学费,而在工作后我们的起薪可能都是十万美金/年往上走的,虽然要扣除一定税款,但行业的收益回报是可视的,成本也是可回收的。

而在卡梅我攻读的这个项目,找实习是学术要求之一,否则就无法毕业。学校氛围也鼓励大家找工作,我记得我来卡梅之前都不知道简历怎么写,而现在我已经知道该如何美化自己的简历了。学校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会根据我们所投岗位的工作描述(job description)来针对性地对我们的简历进行修改。


你觉得在美国找工作有哪些重要因素?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学校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还得看个人实力,是不是有在认真学习。而跟我们国内求职看着985/211这些门槛来说,国外更看重这所学校是否在在你未来求职的某领域见长,而不是一味追求US News综排。

第二,大家都知道美国很讲究net work(人脉圈)的帮助,而随着国内留学人数增多,其实国内的人脉圈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如果有本校学长学姐作为过来人,他们会很乐于给你提供很多求职信息。

你的面试经历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主要拿到了两份全职的offer:一个是亚马逊 Amazon,这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另一个是铿腾Cadence Design Systems,相对来说公司小一点,但是在硬件那块的实力是很强的。

亚马逊一共有四轮面试,我大概是在投递后约3周的样子收到了回复。第一轮是Debug,要求在5天内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有问题的话,错误在哪里。第二轮是做算法题,大概是3道,这基本是我之前刷过的300多题里的类似题。第三轮是工作场景模拟和智力测试,工作场景模拟就真实场景中上司以及合作方在时间和事件冲突上,提出你的解决办法;智力测试一共26题。第四轮就是视频面试了。

铿腾的面试是onsite的,我从早上10:30一直面试到了下午5:30的样子,差不多除去午饭时间,六个小时内面了七面的样子,强度非常大,直接就是当面在白板上进行算法的演算,对于个人知识水平以及抗压性的要求较高。


有哪些求职小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首先,时机很重要。我觉得相对于实力来说,有时候时机才更重要。比如说我以前觉得我必须得准备到90%的实力才开始改简历、投简历。而在美国,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大,必须得抓住时机,且要主动出击。你在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还不错的同学在拼命的投递简历了,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联系各个公司的HR;待你觉得自己准备好的时候,HR手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可供筛选者了,都要忙不过了,自然而然你那个时候投递过去,机会就小了很多。

其次,社交能力很重要,要有极强的搜索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蒙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我在CMU的同学,一个非常努力学习的女生,学术水平真的是很厉害。我们专业的同学都是把进入谷歌作为最大目标的,她也是;但是当谷歌来我们学校校招的时候,她因为没有关注这个信息,而错失了on campus的筛选机会,与谷歌失之交臂。

再次,获得一个“名校”学习机会是很重要的,这里的名校就不仅仅是综排好的学校,还有专业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友平台是非常广的,很多校友也会选择回母校甄选人才,因为获得一个好大学的offer应该算是第一步吧。美国面试官招录很讲究“先到先得”。他们可能会根据学校归类求职者,在同一个竞争池中进行招录。当然,学校的实力决定了会有哪些规模、实力不同的企业来招聘,而信息的收集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你的就业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启德美国留学 

冯老师介绍:
²  2015年入职启德,5年留学行业工作经验;
²  美国文案出身,对诸多院校的招生偏好和文书要求有深刻见解;
²  擅长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留学方案,帮助学生精准把握留学的方方面面,做出最优决策;
²  擅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做综合能力的提升引导,细致耐心的服务态度赢得极佳口碑;
²  成功帮助学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等TOP30名校offer及奖学金。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