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回国求职的一些误区!!
2019/11/05/周二 13:49
点击量:93
我们根据往年经验,总结了几点校招中常见的大坑,可以帮你好好复盘一下:
大公司去不了,小公司不想去
高不成,低不就。这是不少海归党面临的尴尬问题。“除了XXX,其他的我都不会考虑的。” 他们眼里的大公司是必须如大摩小摩,中金中信之类的投行券商,要不就是BAT、四大或者快消三巨头,除此之外觉得别的公司都配不上自己。
而事实是,不少大公司的薪资待遇并不是最高的,而且某些行业的职业前景可能还比不上一些正在发展中的新兴企业(想想10年前谁愿意去阿里)。而且大公司竞争激烈,名额少,总会遇到比你更优秀的人。好比一场考试,哪怕你考到满分,却还是有比你先交卷的人。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我每天海投50+企业,我每天跑10场宣讲会,我上午面完这家下午就去第二家。但是,每家公司的简历填的内容都大致相同,从来没有专门针对公司或者岗位做专门的修改。
每场宣讲会我都去了,但是从来都是缩在角落玩手机,从来没有试图去做一些Networking。我面试了很多家,但从来不反思在上一家的面试环节有哪些可以改进。没有复盘,就算面过100场,也跟第一场面试没有任何区别。
这与上个坑刚好相反,习得性无助指的是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是由于从7月秋招刚开始(有的人甚至是从申暑期实习开始),一直没有斩获offer,或者是找到的工作比起周围的人都差了非常多,导致内心已经极度失落到近乎崩溃。
因此,在秋招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想投简历,算了吧,反正也不会过网申。拿到面试,算了吧,反正面试都是被刷的。这种消极的心态导致留学党越来越难以拿到offer,越难拿到offer就越消极。最后秋招一无所获。
不管准备的怎么样一定会有工作
醒醒,包分配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很多留学生在毕业后还是一无所有,在家待业大半年并不是新闻。有人或许能够依靠家里的关系去谋得一官半职,但这未必是你想要的offer。
只要将简历投递上去,面试随便聊一下就能拿下offer?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不少在暑假拿下知名公司offer的同学已经准备了一两年,从找实习开始就对自己做了详细的职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简历毫无漏洞,面试通关率高,仅仅是因为他们本身很优秀?没有天生的offer收割机,进大学时大家都是一张白纸,为什么毕业后的offer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如果没有求职技巧,没有常年累月的积累,没有行业内的人脉,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如何拿到一份好offer去证明自己了?绝大部分的留学生都是这样,一步步将自己的优势给浪费掉了。
想要快人一步,为名企offer拼尽全力,现在真的不能再“佛”了!
你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善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