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的处理方法
2019/09/21/周六 09:58
点击量:105
关于推荐信,很多同学有不少疑问,比如有的同学听说身边人获得了一个大牛的推荐后拿到了特别牛的录取,再比如有同学听说有的老师在写推荐信时会写到一些不利于自己申请的内容,又比如我们该找什么样的推荐人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聊聊留美申请中不能轻视的推荐信。
内容大纲:
· 推荐信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 推荐信的提交流程
· 你的推荐人找对了吗
· 与推荐人/潜在推荐人如何建立沟通
· 推荐信雷区
. 推荐信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首先,推荐信是申请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推荐信迟迟不提交,那么网申系统中会一直显示“材料不齐全”,学校会因此默认你的申请无效,从而无法进入到材料审核阶段。一般,学校对于推荐信的要求是2-3封,同学们不要纠结于推荐信是不是越多越好或者篇幅越长越好,推荐信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其次,纠正大家一个错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推荐信对于申请是没有加分作用的,所以大家不要产生幻想。给大家解释一下,美国硕士申请,推荐信是被放在最末位进行审理的材料,另外,招生委员会基本上不会认识你的推荐人,所以不论他在你的学校或者你实习的公司有多么高的地位/职位,你所提交申请的学校并不会认可这一点。但什么情况下,推荐信是有加分作用的呢?我们在下文中会提到。
总的看来,一封好的推荐信不一定能为我们获得录取,但这个环节出错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推荐信的提交流程
1)联系好推荐人,记录好TA的工作邮箱(带明显的学校/公司后缀)和其他联系方式
2)网申中填写推荐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位、工作单位、邮箱、电话、关系等),点击send request,学校系统会自动给推荐人邮件发送一份邮件
3)推荐人邮箱收到request邮件,点开链接,进入推荐信提交系统
4)进入系统后,填写推荐人个人信息,回答一系列问题后,提交推荐信文件
一系列的问题例如:
1)How long have you known the applicant and in what context? Please comment on the frequency of your interaction. 请你解释一下你是如何认识申请人的,可以注明你们交流的频率。
2)What are the applicant's principal strengths? 申请人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3)In what areas can the applicant improve? 申请人有哪些地方可以提高?
4)In your opinion, has the applicant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his or her plans for entry into the Master of Finance Programme? 你觉得TA申请我们项目已经考虑清楚了么?
5)Please use the following scale to compare the applicant with others you have known during your professional career. 对申请人的各项能力进行打分。
3. 你的推荐人找对了吗?
先跟大家说说找推荐人的原则:
与所申请专业密切相关,最好是专业课程授课老师且课程成绩较高,这样老师才能够去评价你的能力和优秀程度
和推荐人的关系/推荐意愿,学术方面,教授2门或以上课程或者指导过申请人学术项目为佳,实习方面,直接领导为佳
推荐人本身背景,是教授还是讲师,是公司高管还是部门负责人,这些其实是比较“靠后”的一个影响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去找推荐人呢?推荐人来源包括:
授课老师(与申请专业相关度高、中高阶课程、最终成绩80+)
研究/毕业设计/暑研项目导师(认识时间超过3个月为宜)
实习主管(经理、组长级别即可,或普通员工)
辅导员/其他(备选,不推荐)
4. 与推荐人/潜在推荐人如何建立沟通
建议每年5-6月/9-10月提前联系推荐人;至少比截止日提前2-4周与推荐人确定
国本推荐人,需礼貌询问推荐信写作人,写作要求,告知提交流程,询问推荐信提交流程谁来操作? 美本默认本人写(个别华人教授也会提出让申请人提供初稿文件)
批量提交不同学校request申请,方便推荐人进行操作或转发
及时检查网申,催促推荐人提交推荐信
一些同学想参与某个研究课题,并找课题的导师来做自己的推荐人,那么我们在联系这位潜在推荐人之前要做哪些工作呢?首先,在联系研究导师前,请先确认好个人信息,比如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过往的专业课程以及学术经历,未来的课程学习计划、研究时间规划,拥有的的技能和能做出的贡献等
第二,利用人脉收集信息,了解哪些导师正在做项目愿意带学生,哪些导师缺人手等;了解导师目前手上的课题是哪些,判断和自己的研究兴趣是否匹配
第三,正式沟通时,注意专业化沟通,不能过于随便,可以发邮件或者在office-hour上门拜访,把自己的研究兴趣、未来计划等和导师作一个先期沟通,表达想加入课题组的意愿,之后自己多上心,多跟导师交流
5. 推荐信雷区
推荐信的提交有很多不能忽视的细节,比如:
1)在网申中填写推荐人信息时,一定要waive查看权限,如果不勾选waive,学校系统在给推荐人邮箱发邮件时,会提醒推荐人,被推荐人可以看到你填写的内容,这对推荐人来说是非常不礼貌的。
2)如果是国内本科申请人,请一定要区分不同推荐人的提交方式,如果你的三个推荐人嫌麻烦不愿意自己提交推荐信,在他们认可推荐信内容后,愿意把邮件转发给你由你来提交,那么在操作时请注意区分推荐信文件名、提交IP地址(部分学校会查推荐信上传终端IP)、提交时间等。
3)推荐信的格式问题。一些同学会问,推荐信是不是需要学校logo?推荐人签名?盖章?纸质寄送?……关于学校logo,一般美国的老师会在推荐信中添加上学校logo,所以我们最好也在准备推荐信过程中养成这样的习惯,或提醒国内的老师注意;关于推荐人签名和盖章,虽然不强制,但是有签名或盖章会让推荐信显得更正式一些;关于纸质寄送,目前推荐信提交基本上已经取消纸质寄送这种方式了,只有在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提交时,作为一个备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