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对话:南加州大学挑战性专业项目 – 建筑
2010/10/17/周日 10:18
点击量:2315
本文为启德教育美国部顾问李岩原创
前序:以下信息来源于我和美国同学的探讨,希望对申请美国建筑专业的同学有实质性的帮助。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缩写USC ,简称南加大,位于加州洛杉矶市中心,与加州大学洛杉矶 (UCLA)齐名为南加州最具竞争力的大学。
南加州大学拥有17个专业学院,今天要详解的是建筑学院的本科建筑专业。南加州建筑学院在本科阶段排名全美前十,是非常热门和向往的专业,同时也是本科毕业后就业很乐观的专业。南加大的建筑项目是个非常紧迫的专业项目, 共分外三种;建筑, 建筑学,和园林建筑。其中建筑学和园林建筑是四年制,但是建筑确实一个五年制的项目。南加大对建筑项目的安排非常紧凑,每一年的课程都会被事先安排好。这与美国大学本科的自由安排理念不同,同时也证明了此专业的紧凑性和严峻性。直接结果就是如果学生中间挂了任何一节课,学生的学业安培甚至毕业将会被严重推迟,因为你起码一年内没有机会重修挂掉的课程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果,有可能2年内都不重开,学建筑的学生要谨慎)。同时也因为项目的严谨性杜绝了南加大自己的学生去宣布建筑专业的可能性。 项目的课程安排容不得大批的插班生,而且大部分的专业可能是不会让其他专业的学生随便选择的。申请南加大的建筑学生除了要符合所有南加大本科学生的要求外,还要准备一份作品集。但是中国高中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怎么可能有时间准备一份能够拿出手的作品集。就这一问题,本人和当年高中的校友Wendy做了一番讨论。
Wendy于南加大的建筑专业毕业,现今已经正式任职洛杉矶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年在高中时,我记得很清楚她当年根本不知道要学生,绝对没有想过学建筑,那当然也就没有作品集,所以她当时的方法很值得参考。我问了她三个问题:
问 1: 作品集的要求能否有任何办法妥协?
答1: 我在建筑系的这几年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人申请建筑系专业时没有作品集而成功的。 当然我没听说过不代表没有,总体感觉是非常非常困难。
问2: 我记得你高中时根本没有提过学建筑,你怎么过的作品集这一关。
答2: 我申请的时候 (2002年1月,高中12年级)根本没有作品集,我当时是申请的数学,我也是申请后才忽然开始对建筑有兴趣的。所以我当时的做法是在等待录取通知的那几个月开始筹备初步的作品。
虽然听起来建筑系要的作品集应该是和建筑有关,但是其实不用。作品集可以包括照片,素描,电脑绘图,根本不需要和建筑设计有关。南加大也不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时能有什么非常突出的作品,虽然有些人真的很有天分,作品集的要求有点像是测试学生对于建筑和设计的热情的方法。作品集差当然会影响录取,但是不用担心说和建筑无关的不能放进去。
问3: 我知道南加大的建筑项目非常紧凑,基本上是开学第一年就要修专业相关课,而且差一门都不行,这个系能接受转学生么?
答3:其实虽然听起来这个专业设置很死板,其实也可以很人性化。我第一年根本没有进入建筑系,因为高中时没有作品集也没有申这个系。我有兴趣的时候匆忙做的作品集根本不能过关。所以我当时就直接找系主任,拿出那不堪入眼的作品集和我的成绩给他看证明我真的很想而且很具备初步建筑知识。系主任特别批准我可以先上第一年的基础课,如果表现好,第二年可以考虑接受我。后来我那4门课全拿A,第二年我就进了。所以我也算是个插班生吧。
问4:那转学生能转进去么?
答4:可以,我有个好朋友就是转学进去的,不多就是了。就是要注意学分的问题。 一定要确定自己以前学的课程可以替补一些的建筑基础课,而且一定要有作品集。针对以上的对话总结出,对于对建筑非常有激情的学生,一定要早准备作品集,要证明给学校看学生有这个潜力和激情。同时如果因为中国的应试压力和体制问题无法做出作品集也不要紧,还可以学Wendy一样,去做插班生。但是规划一定要趁早。
现任南加大建筑系主任是一名叫马清运的建筑师。他对所有新生的信息“尊敬过去,创造未来” 以下是马清运的基本资料介绍 马清运 设计总监/合伙人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马清运教授现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美国马达思班(美国、上海)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及设计总监。马清运生于1965年,曾获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工程学士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马达思班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精心的设计、努力的钻研成为世界注目的代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思考及实践等能量的事务所。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获奖。马清运也曾被评为全球2000年“建筑先锋”及“欧亚建筑新趋势代表人”等赞誉。马达思班的实践跨越文教、商贸、时尚、展览及视觉策略等各领域。马清运不但精于实践,并且勤于教育和研究。他曾经在多个学术机构执教和演讲,或组织研究工作室: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康奈尔大学(Cornell)、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荷兰贝尔拉格(Berlage Institute)、法国建筑专业学校(E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瑞士苏黎士高专(ETH)。马清运还积极参与公益及市政咨询的工作,他曾担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陈述专家,青浦区城市发展建筑顾问,洛杉矶城市公共空间策略顾问委员会成员。为推动中国当代建筑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马清运还进行了一系列出版、展览与宣传活动。马清运协助组织了国际知名建筑师Rem Koolhaas 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状态的研究,并成为Koolhaas先生《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一书的评论员(Commentator)。
参加组织了2003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Pompidou Center)的
出版、参展
2008.10 合作策展人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美国纽约Cooper-Hewitt国家设计美术馆,Smithsonian基金会 纽约,美国
2008.5 合作策展人 Christoper Phillips “上海万花筒•SHANGHAI KALEIDOSCOPE”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术馆 多伦多,加拿大
2007.12 策展人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5 意大利建筑专业杂志DOMUS刊登专题特辑《MADA VOLCANO》
6月《建筑新潮流》世界巡展希腊首站
7月 鹿特丹荷兰建筑师协会中国建筑展
10月 英国伦敦CHINA POWER STATION 系列展览
10月 意大利都林 ALLOOKSAME 中日朝当代艺术家联展
2005 4月英国曼彻斯特CUBE画廊,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7月英国伯明瀚Custard Factory, 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9月英国伦敦Candid Arts Center,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11月广州三年展主题讲座
12月朱家角及宁波项目参加深圳双年展
2004 2月德国柏林Aedes建筑画廊,举办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5月西班牙巴塞罗纳Aedes建筑画廊,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5月法国波尔多arc en reve 建筑中心,参与East-West/North-South展览
11月维也纳Zumtobel Staff 画廊,马达思班建筑作品个展
2003 法国蓬皮杜中心
2003 德国柏林Aedes展
2003 英国费顿出版社
2003 入选美国设计杂志《建筑实录》世界十位“设计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
2003 日本A+U刊登《Father’s House in Jade Mountain(玉山石柴)》
2002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
2002 上海双年展
2001 德国柏林,中国建筑五人展
2001 日本S D 获奖作品展
1997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新世纪建筑新趋势研讨会
学术经历
2007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任期五年
200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导师荷兰Berlage 学院客座教授
2005 香港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年会研讨会讲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导师
2004 柏林工大客座教授被中国建设报评为“房地产十佳影响力青年设计师”瑞士ETH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北九州CCA画廊 建筑与人 讲座
2003 荷兰Berlage 学院客座教授
2002 南京大学客座教授
2001 / 03 在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评估考察工作中,作为主题10“奥运村”的陈述专家,为北京申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7-2000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美术研究生院建筑系全职讲师,担任研究生主线设计工作教授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1997-1999 曾任不同学院的客座评委,包括哈佛GSD 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
1997 美国费城Temple大学建筑工程系设计工作室指导教师
1995-1996 深圳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1991-1992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景观及建筑联合(James Corner)工作室客座指导,
教育经历
1989-1991 美国宾州 宾西法尼亚大学美术研究生院 建筑学硕士
1983-1988 北京 清华大学 建筑学学士
启德深圳美国部经理 张甜甜
邮箱 gracezhang@eic.org.cn
热线 3333 0222 转美国部
请关注 启德官网 www.ei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