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DIY还是找机构?你的申请选择或将决定你的申请结果
申请攻略

DIY还是找机构?你的申请选择或将决定你的申请结果

2019/08/04/周日 10:42

点击量:94

申请解析

一转眼,我已经在留学行业工作15年了,从前端的咨询规划到后端的管理团队,我领略过了各种类型的学生,遇到的来自申请家庭的各种花式问题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到底是 DIY 还是找机构,算是一个比较高频出现的提问。


虽然身处机构,但说实话我认为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DIY 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比较适合 DIY 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你的英语写作能力强不强。


放眼望去,在硕士和博士的申请中,DIY 的比例远高于高中和本科申请。高年级的学生心智更成熟,英文水平也相比较于初高中生更好。从大样本上来看,高年级的同学在文书写作、填写网申方面确实是会便捷很多。


但是,如果你是托福连 105 分都没达到的小朋友,我劝你真的不要 DIY 了,到了申请后期你会感觉非常心累的。考到 105 分的同学也别急着喘气,还要看一下写作部分的实力,25 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没考到的同学现在乖乖去背模板吧。


过了写作能力关,接下来决定你是不是适合 DIY 的一项要素就是,你是否尽早完成了标化考试的刷分。


众所周知,申请美国硕博的硬件条件是在校平均成绩(GPA)、语言成绩(托福)、学术能力成绩(GRE/GMAT),而这每一项都需要投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很多人会忽视 GPA 的重要性,但我要提醒一句,你一定要让自己永远保持在一个非常良好的学术表现水平,或者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状态。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的在校 GPA 不高,美国院校会认为你并不具备正常的学术能力,很有可能会直接无视你的托福和 GRE 成绩,就更别提你的其他申请材料了。


再说回标化考试,以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补习、刷题来达到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托福和 GRE/GMAT 分数(除非你要申请的学校不需要 GRE/GMAT)。你有没有估算过你需要多久时间才能达到理想分数?如果没有的话,赶快,现在就算一下。在这里友情提示一下想要 DIY 的同学,你应该在大三上半学期结束前就完成所有标化考试成绩的刷分,不然你肯定是来不及的。


好了,光是要保住刚刚说到的这三种成绩,你可能半条小命就已经没有了。而比起后期申请要做的事情来说,这些分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然后我们来聊聊时间管理能力。


话说,DIY 和时间管理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


我们以硕博为例,美国硕博的申请条件分成了硬件和软件两大块。硬件的部分在之前已经说了,但是说了这么多,硬件(就是这些看得见的分数)只占我们最后申请比重的 50% 不到。最关键的其实是软件。(此处敲黑板!!!)


我的学生和家长是从来不会和我说“老师,我们等到考出好分数后来再做软性背景吧!”,因为这样说是会被我骂的。(不,是严厉地批判与指正。)为什么?因为你申请的是美国院校,而美国的申请体系和咱们的高考是真真切切的两码事,没有类似于高考投档分数线这种东西,也不存在一个分数一个坑的事情。


美国院校是非常在乎申请者的软实力的,比如性格特点、个人经历、爱好特长、科研能力等,说起来和相亲差不多。而这些软实力不是能用 2-3 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全养成的。因此,你需要提前做出非常好的时间规划,比如什么时间考第一次托福、目标分数是多少;什么时间考第二次 GRE,目标分数是多少;什么时候完成校内考试的复习;什么时候做科研项目;什么时候去做实习等。


除了这些,DIY 还需要你自己去查很多学校的网站,看它们的录取要求、办学宗旨,还要揣测学校的招生偏好,研究不同学校的补充论文等。所以,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你要怎么做好申请呢?


如果你是一个暑假计划认真写完但只执行了一周不到就放弃的小朋友,就不要尝试 DIY 了。如果你一直都是一个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且会不断优化的孩子,那请你继续往下看。


现在,我们要来关注两个字:创意。


承接上文所说,美国院校的录取结果常常让人感到意外,是因为一旦申请人的敲门砖(标化考试成绩)达到了最低要求,学校就不会只是因为 A 的托福比 B 高一分而录取 A,而是更多地在考察学生的整体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但凡是个想去美国念本科的孩子,不是跑去敬老院关爱老人,就是跑去自闭症中心关爱自闭症儿童(这些年孤老和自闭症儿童特别忙,一波一波的孩子会去关爱他们)。为什么?因为美国是这么多的留学国家里,为数不多的,或者说唯一唯二的,把社会责任感纳入到录取要求里的国家。


但是,当大家都是去敬老院表演节目,去自闭症中心陪伴孩子的时候,请问你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体现出你的独特性呢?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活动背景,那为什么美国院校一定要录取你,而不是录取她呢?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申请者要有足够的创意,来做一些“让人记得住”的活动。


举个栗子!我之前有个学生很会弹钢琴,数学也好,还会画画。相信你肯定会说,这很普通啊,十个孩子里大概有八个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和这个孩子一起策划的课外活动,却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指导她将自己的原创画作,按照颜色的不同色系,从深到浅地用数字标号进行标记,变成了一幅数字画。然后,她又将这些排列组合的数字,以简谱的形式变成一首曲子。之后,她将这种以音乐来阐述绘画作品的独特思维,用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最后,她还将所有的作品进行了拍卖,所得钱款全都用来帮助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购置简单的音乐器材和绘画工具。


同样是做公益性质的志愿活动,这个孩子在完成常规操作的同时,还展现了自己的创意、音乐、数学和绘画的才能,使得她的申请人形象非常鲜明立体。最后,这个孩子成功录取到了南加州大学的数学专业,还辅修了电影。


所以我真诚地建议,如果你的志向是 U.S.News 上排名在 60 之后的学校,你的分数也差不多,并且觉得自己的写作也没什么问题,那你可以尝试一下 DIY。但是,如果你是要冲刺靠前的学校,除了刷高标化成绩之外,请一定充分地开动脑筋,在创意上多做文章。你可以试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招生官,你会录取你自己吗?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定位,那你的 DIY 会比较靠谱。


最后,我认为还有一项 DIY 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搜索能力。


放在最后说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东西。


肯定有人会问,DIY 时最重要的难道不应该是写出完美的文书吗?不,不是的。文书只是展现你申请人形象的媒介之一,不能完全保证你的申请结果。除了文书,你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准备。如果你没有搜索能力,那你的整个 DIY 之路将会困难重重。


DIY 的同学和机构的老师不一样。机构的老师以帮助学生申到名校为己任,所以他们每年每月每天每分钟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你说一个分数,老师就能立马把 10 所合适的选校报给你,且划分出哪些是冲刺、目标和稳妥院校。但是,作为 DIY 的同学来说,这是你的第一次,且唯一一次申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你需要投入非常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学校信息的搜索,来补足机构老师自带的基本功。


像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学校规模、师资力量、招生要求、截止日期、申请材料、专业排名、院校排名等,这些信息都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但是,最难的不是这些,最难的是你能挖掘出这些信息背后的更深层信息,比如招生偏好和录取概率。


大机构的老师每年会经历非常多的学生案子,因此对于学校的招生偏好会更加了解。举一些例子:这个学校是冷门专业好申,还是文理学院下的基础专业好申?官网上都写托福最低 100 分,但是实际上这所学校托福没有录过低于 108 分你知道吗?这个学校特别喜欢有宗教背景的学生,那所学校特别喜欢具有海外交换经历的学生等等。这些信息都不是能在一般的官网和论坛里查到的,所以要求你挖深一点,再深一点。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要自己申请美国的硕博,请你一定要给自己规划好模块,比如你需要查找的信息有:申请条件类、招生偏好类、院校信息类、小道消息类等等。另外,你需要严格地给自己设定任务完成的时间或是需要达成的目标,比如下周末之前必须完成所有意向学校申请条件和要求的搜索,并汇总至 excel,包含送分代码、网申通道等等。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确具备上述所说的全部能力,甚至更加优秀,那我想说,孩子,说不定你真的可以试试 DIY 哦!如果不行的话,也不用气馁,毕竟还有这么多的专业机构可以帮到你。


那说到机构,很多家长也曾经问过我,到底应该怎么挑选机构?(虽然我觉得自己的公司很棒,但是我真的是一个很客观的老师。)我建议,在甄别机构时,大家最好考虑以下这两点因素。


1、选大机构还是小机构?


留学机构在 10 年前就像雨后春笋般冒起了,近 5 年更甚。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每天也有很多家机构在倒闭。


在挑选机构时,说实话,相对来说大机构会稍微安心一点。首先,大机构能够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上存活到今天,肯定的是有他的道理的。退一万步来说,万一有个什么事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机构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跑路的,后期维权上访也多有据可循。而且一般来说,大机构不太会在意一两单生意的得失,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口碑和声誉,所以用心服务始终是第一位的。


另外,大机构依靠着这么多年在行业里的关系网,他的相关资源也会更多。这点对于低龄申请学生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课外活动。大机构可以找到很多独家合作的课外活动项目,也就是说,活动的独特性会更高,毕竟一些特别大牌的、热门的项目很少会和一些创业公司合作。


那小机构是完全不能选吗?不是的。规模小的机构虽然看上去安全性不如大机构这么高,但是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比如,它们有可能在老师的人均学生数量上会少一点,对学生的关注度会多一点。而且,如果你周围有很多朋友的孩子、或者学校里很多学长学姐都是在这家机构接受服务的,你听到了很多零差评、超棒捷报的消息,那其实这家机构也是可以考虑的。


2、平价产品还是高端产品?


低龄市场上,留学服务的价格差距非常大,从 2-3 万到 80 多万不等(我也见过 100 多万的),那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呢?


【选择和预算匹配的】

这点是需要家长事先想好的。在孩子正式申请之前,你有多少预算是可以用于进行前期投资的。如果你的预算是 10 万,那就考虑 10 万内的产品,不要去买什么几十万的,毕竟最后你想要达到的只是去美国读书这个结果。说实话,80 万的产品一定是会匹配到更好的老师和服务。但是,留学的主体还是孩子,而孩子的潜力有多少,和钱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可能因为你花了 80 万,这个孩子就能妥妥的申请到哈佛,而你花了 10 万就只能申请到 60 名的学校。所以,再强调一遍,选择和预算匹配的产品是最好的。


【选择和最终目的匹配的】

现在的留学产品其实分成两种大类,一种是辅助申请类,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孩子节省时间,辅助申请,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产品和孩子自身成长就没什么关系,就是用机构的经验帮你省时间,少走一点弯路。而另一种是成长提升类,这一类产品的价格往往会比较高,是因为这类产品大多配备了海归团队或是外籍团队,产品的成本也就随之上去了。


再强调一次,并不会因为服务你孩子的团队更好,孩子的申请结果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如果你抱着一种“在出国之前,能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带着我的孩子多学一点,提升一些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外的教育体系和理念,对于申请结果就让它顺其自然”的想法,那其实现在很多机构的高端服务还是值得一看的。


总结来说,这两类服务没有优劣,只是目的不一样,导致选择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于什么样的孩子能够 DIY,如果你要选机构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了吧。无论你选择哪种申请形式,我都希望你能够去到最适合自己的理想院校,收获受益终身的能力。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