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台湾芯片的发展历程<转载>
2019/08/01/周四 13:07
点击量:104
30多年来我们在芯片业投入了6千亿资金,上千位科学家,为何成效不佳?
30多年来台湾投入不到我们1/5,今天台湾有芯、芯芯向荣。我们卻依旧无芯。
芯片业分三部分:设计、制造、封测
设计:世界前3大:台-联发科(世界最具创新百大公司)、美-高通、博通。
制造:世界前3大:台-台积电(全球市占率59%)、美-英特尔、韩-三星。
封测:世界前3大:台-日月光(全球市占率50%)、台-硅品、台-台积电。
全球只有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 有实力研发及生产高端芯片
英特尔目前制程:14纳米。10纳米研发遇技术瓶颈,多年无法突破。
三星目前制程是:10纳米。7纳米研发遇瓶颈。10纳米改进版混称8纳米挽回颜面。三星眼看自己7纳米出不来。一次向ASML订购10台EUV(极紫外光)光刻机,欲让台积电空有7纳米技术卻买不到设备生产。没料到台积电技术先进仍可使用传统浸润式生产出7纳米。让三星跌破眼镜。
台积电目前制程: 7纳米。全球市占率100%。全世界50多家厂商排队等候供货。5纳米已研发完成,新厂年底完工投产。3纳米研发近尾声,新厂明年底完工投产。
美国IBM 联合 GF、三星,集众家技术欲一举击溃台湾,重夺世界霸主。IBM确定惨败。
IBM(只卖技术,不生产)2015年联合 GF 及 三星组成梦幻团队,集众家技术-共同研发5纳米,欲一举击溃台湾,重夺世界霸主地位。预估2020年可完成研发。如今IBM梦幻团队确定惨败;台湾5纳米已研发完成,新厂年底落成后投产。
台积电缘由:经济部长孙运璇希望台湾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1969年蒋经国任命孙运璇为台湾经济部长,负责台湾经济发展的使命。
技术专利取得:1974年2月,孙运璇 与 行政院秘书长费骅 及 美国RCA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渊在路边豆浆摊讨论1小时后,决定将 最新的-半导体产业 做为台湾1970年代中期之后的经济发展重点。RCA认为日后主流技术是CMOS,最后台湾政府以1,000万美元购买RCA的CMOS技术转移,CMOS果然成为主流技术,台湾获益匪浅。
邀留学生回国效力:部长孙运璇亲自赴美一个个拜访在美国业界成为翘楚的台湾留学生,力邀回国,由政府出资,让其一展宏图。张忠谋等一干科技大佬都是当时受邀回国效力的。
成立竹科:并与政务委员李国鼎共同促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成立,1980年代初顺利完工。在竹科落成后,台湾成为当时全世界可以生产集成电路的少数国家之一。
成立工研院:任命 张忠谋 为院长。主要任务:技术累积及人才培养,工研院居中形成产-官-学。完成后政府出资陆续成立 联电、台积电、台湾光罩、世界先进....等等国有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台湾企业技术难题都由工研院免费个案解决)
工研院剥离形成产业链:
1983年工研院电子所剥离成立联华电子(世界市场占有率9.8%);任命 电子所副所长曹兴诚 为总经理(所长不愿放弃公务员铁饭碗)。
1987年工研院重新组建的电子所人员训练成熟后,再次剥离成立台积电(世界市场占有率59%,高端市场占有率90%以上);经济部任命 工研院院长张忠谋 为总经理;并从电子所移转一个示范工厂为台积电生产工厂;为解决专利侵权问题,由荷兰飞利浦持有25%股权。
1988年工研院成立台湾光罩公司。
1994年工研院实验计划剥离成立:世界先进公司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
张忠谋到今年退休为止获得台积电股票125,137,914股,持股比例 0.48 %。值人民币60亿元,每年现金分红(股利)人民币1.85亿元。可过舒舒服服的退休生活。
开花又结果:日后工研院与半导体产业成为1980年以来30多年的台湾产业火车头,今许多科技业名人均为工研院出身。如:张忠谋担任过工研院院长,联电董事长曹兴诚是电子一所副所长、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是电子所研发部经理。其他诸如华硕ASUS、宏碁Acer、日月光、硅品.....几百家知名电子公司,其重要成员泰半出自工研院,或曾任工程师或曾任研究员。
知人善用的蒋经国,先后任用财政部长李国鼎,经济部长孙运璇...等人成为台湾经济贡献最重要人物。孙运璇规划台湾早期科技政策的前瞻性;不仅是台湾科技产业主要奠基者,更是「台湾经济重要推手」。40年后的今天孙运璇与蒋经国仍然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
***孙运璇于1942-1945年曾经公派赴美国学习,学成回到台湾负责电力建设。孙运璇对美国科技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