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又搞事情啦!
2018/11/28/周三 09:31
点击量:372
十一月中旬,泰晤士悄咪咪上线了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
这份由5年招聘经验以上的7000名全球高管对25万名世界范围内的毕业大学生的7.5万份投票,经过选票的汇总分析得出了分数及排名。
今年,有四所香港高校C位上镜!分别是第16位的科大、第63位的港大、第88位的中大和新晋榜单的第137位理大。
第一名的科大得分1058,相当于第二名港大405分的2.5倍!
何谓就业力?
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相比起世界大学排名注重的学术根基,就业力的排名似乎更看中学生自身对职场的应激性和后续发展,因此以管理层长期观察的结果为投票依据,比起考评高校综合素质,更能体现学校的教育成果,让“学以致用”的“用”——用人单位——提供最真实的市场反馈。
香港科技大学:年轻能冲
虽然科大在香港高校的就业力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对比全榜,尖子院校之间小小的变动实际上就是一场风起云涌,今年的科大在榜单上掉落4个名次,不难发现牛津大学、苏黎世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去年居科大之后的高校奋起直追10+名次,以微弱优势成功插队。
或许是去年的排名大大刺激了后排对手,因此稍稍调整了学生课程方向的老牌高校经过一年休整就恢复了元气,强势霸榜。
但无可厚非的是,科大作为一所仅27岁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高校中,就业竞争力依然靠前。
香港大学VS香港中文大学:不带你玩儿
如果说2017年港大全球就业力排名71和中大排名82并不是一个明显差距的话,那么2018年全球就业力排名港大的63位和中大的88位足以体现二者的区别。
拿港大来说,最近一年的官方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
在3447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中有2990人参与调查问卷统计,其中79.5%的学生在毕业时已经上岗;
而反观中大:
在3795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中有3262参与调查问卷统计,其中在毕业时有78.6%的学生已经上岗。
相比之下,就职率上,中大之于港大稍逊风骚。在HR/管理层眼中,积极的就职心态与动作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无疑是大大的加分项。
同时,两校应届生毕业之后的薪资也有显著差异:
如报告所示,港大毕业生毕业薪资均值为24,965港币,较前一年增长了8%。这个数字不用小职君说大家也能体会出滋润来,毕竟在香港职场,大把工龄好几年但工资跟不上港大应届生的人,我们只能best wishes for them。
那么中大情况如何呢?
相较之港大,中大学生的毕业薪资均值为20,178港元,落差$4000+。
除此之外,小职君还发现港大毕业生薪资上的一个亮点:
通过分析“岗位满意程度”和“薪资阶层占比”两张表我们可以看出:港大的毕业生,月薪30000+的人数几乎占毕业人数的1/4,80%学生工资15k起步,同时80%以上都对自己的工作感觉良好(说不定是同一批人哈哈哈),带着这样的感受去上班,哪位管理层能不对活泼能干又爱学的新员工报以好评呢?
当深入职场后,中大学生与港大学生共事,更能体会出薪资差额的明确原因。但不管怎样,从结果上来说,高薪的确能带给人更好的执行力和心态,我们完全可以反推原因:就业竞争力和薪资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良性循环,当合理的薪资激励出新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又能实际收到这份努力的带来的回报,雇佣双方才会认为对方“有盼头”。
在香港,高薪不仅养廉,更能留才。
理工:不是逆袭,我们本就如此优秀
理工从去年榜单的“没有姓名”到今年的137/150,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以“务实”著称的理工大应届生就业占比83.1%,从比例上看,比中大/港大的学生更主动的参加工作,同时:
对于收offer的速度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自五月底开始,就有30%成学生已收到了第一份offer,职场的岗位份额真是一抓一个“狠”。一份offer就是一家企业对一名应届生的认可,理工不愧是“务实派”!
稍稍透露一下,小职君的老板就是理工的哒!毕业后还为理工学子举办过好几次就业分享会,理工的BB们要不要留言勾搭一下呀~
而在平均薪资上,理工学生以$19,041紧跟在中大之后,比较去年增长了5.5%,看来不仅求职速度快而狠,起步薪资也很“稳”噢!
不仅如此,在毕业生入职起薪上也有显著的变化,
2017年开始,理工大毕业生的起薪从$16,000+的综合数据上已明显优于2016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理工学生摆脱了低起薪,高平台迈向人生高点~恭喜恭喜,再接再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