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理科升学小贴士
2018/04/25/周三 04:05
点击量:580
大学院理科升学小贴士
前言
一般来说,在大学院理科专业修士入试的申请过程中,研究计划书不是必要的出愿资料,但是作为能够帮助你提升进学几率的辅助资料,以及成功与教授进行前期交流的敲门砖(搭讪的话题),我们一般都会推荐学生在与教授联系,以及出愿之前,完成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1)专业与学校的选择
第一档次:冲击型。这些学校比较难考,学生需要努力冲击,比如东大、东工大,京大
第二档次:匹配型。这些学校难度一搬,只要是对应专业的本科生,有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同学(不管一本、二本 三本)都有出愿资格。比如早大、筑波
第三档次:保底型。用来保底,比如一些东京都周边的大学、以及排名档次较低的大学。
一般来说,各个档次的学校各确定1-2所即可,因为大家备考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没办法准备太多的学校,一共准备4-5所大学即可。
2)教授的选择
在确定了相关学校以及研究科、专业之后,学生需要到各个研究科的网站上浏览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大家可以去教授自己的实验室的网站上寻找相关教授的研究业绩,对于与自己本科毕业设计方向相近的,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做详尽的、进一步的关注。一般来说,每个研究科选取1名教授,所选定的所有教授和研究室的研究方向,汇总起来,应该不超过三个研究方向,可以选取一些研究方向类似的教授。我们每一个方向都要写一份研究计划书。如果选取了5-6名教授,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都不同,那么要写的研究计划书就太多了。
3)研究计划书的结构
一般来说,研究计划书的篇幅应该在A4纸3-4页左右,不要太长,教授懒得看;不要太短,显得没什么内容。主要结构为:
1)题目(概括研究课题),
2)研究背景(近来这一领域的主要发展和现有的成果),
3)提出自己关注的新问题,
4)提出解决方案,
5)修士两年间实施方案的大致计划。其中2,3应该占70%的篇幅左右,教授最关心的是你对于这一领域现有成果和问题的见解,而不会期待你作为一个本科生给出一些惊天动地的解决方案。
4)怎么写
对于刚才说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很多同学感到困扰,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很简单。在教授的研究室的网站上,往往会有这个研究室的学生近年所发表的论文列表,通过阅读论文的题目,选取2-4篇近年来发表的国际会议或者期刊的论文,仔细阅读,尤其是introduction、related work部分,在这些部分里面,往往会概括这一领域里面近年的成果,这些对于学生非常有用。而对于自己关注的新问题,往往可以在这些论文里面的future work部分找到。记住一点,可以援引借鉴,但一定不要抄袭,不然就是班门弄斧了!
5)研究计划书怎么用
给教授发第一封邮件的时候,不要直接把研究计划书放在附件里。教授不会打开一封有附件的,陌生人发来的邮件的(怕病毒)。因此只在正文里介绍自己,以及说明对于教授的研究方向的兴趣,并且已经写好了一份研究计划书,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教授过目等等。或者可以等到感兴趣的大学open campus的时候,直接呆着研究计划书上门去,参观实验室,和师兄、前辈、以及导师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