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大学院理科升学小贴士

2018/04/25/周三 04:05

点击量:580

 

大学院理科升学小贴士
                关于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前言

   一般来说,在大学院理科专业修士入试的申请过程中,研究计划书不是必要的出愿资料,但是作为能够帮助你提升进学几率的辅助资料,以及成功与教授进行前期交流的敲门砖(搭讪的话题),我们一般都会推荐学生在与教授联系,以及出愿之前,完成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1)专业与学校的选择
对于理科生而言,专业的选择并不难,因为理科生一般都不会转换专业,毕竟对于理科生而言,隔行如隔山!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本科专业在日语中相应的名称。并且,在不同的大学院中,相同或者相似专业的名称,以及院系、研究科的划分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第一步是确定学校,然后在已经确定的学校官网寻找自己的专业相关信息。对于学校的确定,我们推荐学生确定一些不同档次的学校。

第一档次:冲击型。这些学校比较难考,学生需要努力冲击,比如东大、东工大,京大

 

第二档次:匹配型。这些学校难度一搬,只要是对应专业的本科生,有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同学(不管一本、二本 三本)都有出愿资格。比如早大、筑波

 

第三档次:保底型。用来保底,比如一些东京都周边的大学、以及排名档次较低的大学。


一般来说,各个档次的学校各确定1-2所即可,因为大家备考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没办法准备太多的学校,一共准备4-5所大学即可。


 

2)教授的选择

 

在确定了相关学校以及研究科、专业之后,学生需要到各个研究科的网站上浏览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大家可以去教授自己的实验室的网站上寻找相关教授的研究业绩,对于与自己本科毕业设计方向相近的,或者自己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做详尽的、进一步的关注。一般来说,每个研究科选取1名教授,所选定的所有教授和研究室的研究方向,汇总起来,应该不超过三个研究方向,可以选取一些研究方向类似的教授。我们每一个方向都要写一份研究计划书。如果选取了5-6名教授,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都不同,那么要写的研究计划书就太多了。

 

3)研究计划书的结构

 

一般来说,研究计划书的篇幅应该在A43-4页左右,不要太长,教授懒得看;不要太短,显得没什么内容。主要结构为:

1)题目(概括研究课题),

2)研究背景(近来这一领域的主要发展和现有的成果),

3)提出自己关注的新问题,

4)提出解决方案,

5)修士两年间实施方案的大致计划。其中23应该占70%的篇幅左右,教授最关心的是你对于这一领域现有成果和问题的见解,而不会期待你作为一个本科生给出一些惊天动地的解决方案。

 

4)怎么写


对于刚才说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很多同学感到困扰,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很简单。在教授的研究室的网站上,往往会有这个研究室的学生近年所发表的论文列表,通过阅读论文的题目,选取2-4篇近年来发表的国际会议或者期刊的论文,仔细阅读,尤其是introductionrelated work部分,在这些部分里面,往往会概括这一领域里面近年的成果,这些对于学生非常有用。而对于自己关注的新问题,往往可以在这些论文里面的future work部分找到。记住一点,可以援引借鉴,但一定不要抄袭,不然就是班门弄斧了!


 

5)研究计划书怎么用


给教授发第一封邮件的时候,不要直接把研究计划书放在附件里。教授不会打开一封有附件的,陌生人发来的邮件的(怕病毒)。因此只在正文里介绍自己,以及说明对于教授的研究方向的兴趣,并且已经写好了一份研究计划书,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教授过目等等。或者可以等到感兴趣的大学open campus的时候,直接呆着研究计划书上门去,参观实验室,和师兄、前辈、以及导师交谈。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