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2
2017/11/29/周三 02:12
点击量:333
为什么回国就业?
简单来看,海归回国就业是由人才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企业高速发展,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更是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打开国际知名度,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或者合作,对于海归人才的需求更上了一个台阶,纷纷向海归人才抛出橄榄枝,使得海归回归求职就业成为可能。而对于海归来讲,国内拥有广阔的就业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国内企业的薪资待遇与国外差异逐渐缩小,所以客观上来讲,回国就业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
基本上来讲,想要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战线不宜拉得过长,对于刚毕业的“新手海归”而言,一般3个月左右是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当然除去一些面试周期特别长的企业之外。据 《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在已经找到工作的受调研海归中,77.4%在3个月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其中16.3%在回国前已经找到,31.1%不到一个月找到,30%的海归用了1-3个月的时间找到了第一份工作;17.4%的海归用了3-6个月的时间;4.4%的海归用了6-12个月的时间;还有0.8%的海归用了12个月以上的时间,耗时6个月以上的人群总占比为5.2%。
启德教育专家表示,基本上来看,目前受调研的海归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耗时大多数都在合理范围内,但是耗时6个月以上的话,已经超出相对合理的范围,这部分人群要特别注意,首先,要正视自己的就业态度,不想一毕业即就业也是可行的,在国外的话也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不会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而是选择游历世界、陪伴父母一段时间、继续深造等,然后再展开就业,所以对于相对“慢就业”的这部分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规划,不管是怎样选择,一定要注意不要无意义的在家歇着或者“啃老”;其次,如果是非常想立即就业,而且一直在积极寻找,却始终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的话,求职者要仔细衡量,自己的目标企业或者工作设定是否过高?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欠缺?关于求职的技巧是否存在不足?总之,要一一排查可能影响就业的因素,逐一击破。
整体而言,2017年海归求职时关注的因素从对薪资、待遇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岗位本身、发展空间和自身兴趣上来。
启德教育专家分析,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首先,与新时代海归自身的特点相关,目前海归多是95后左右的孩子,他们出生在物质较丰富的年代,父母也多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三高”人群,这部分海归对于钱的需求相对没有那么旺盛,反而对于长远发展和自身兴趣、自身价值的实现更感兴趣。其次,海归通常在发达国家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一流的师资配备、先进的行业理念、前沿的发展方向都为海归开阔视野、形成国际化思维理念提供有利条件,而这些都促使海归在规划未来职场发展道路时,更看重公司的综合实力、行业的发展前景、职位的晋升潜力和公司能够提供的学习机会等综合发展空间。此外,受西方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海归在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将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充分激发自身潜在优势。这一点在学生申请海外大学时就可初见端倪,申请文书中需要体现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并让招生官相信通过专业他们将在这一领域发挥巨大潜能。因此,在强大的专业背景支持下,海归求职时必然首选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及其对口职业,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探索新的方向,从而获得雇主认可,获得更广阔的晋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