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香港学子就业篇---通识教育

2015/11/26/周四 10:13

点击量:544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名通才教育或全人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认为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完全、完整的人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通才的需求不断上升,跨学科学习成为教育的趋势。现代通识教育通过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和探讨不同处境下的人文境况,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需要以广泛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如果学生不了解各领域最基本的原理,也很难专业化。“学校培养人才要服务社会的需求,但又要高于社会现阶段的需求。社会现阶段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不适合所有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更注重着眼于学生毕业后不仅仅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能够具备引领行业的能力。从这方面说,基础教育很重要,基础知识扎实,能够适应更广的行业需求。我们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学校学科的设置都应有这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顾眼前。”

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历史悠久,提供高素质的教学与研究,培育出不少社会领袖。其开设的通识教育社会科学硕士课程集学术、潜能发展和个人成长于一身,为任教通识科的教育人士及有志拓展个人才能及事业的各界人士而设。通过认识本土及国际的挑战和机遇,加以个人潜能的发掘,旨在拓展学员的视野、培育批判思考以及加强适应社会转变的能力。课程包括“新世代之才能、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三个范畴,其讲师的学术背景涵盖人文、教育、医学、科学及社会科学,该专业亦邀请不同的专业人士担任演讲嘉宾,加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学生可在以下范畴里选择一个研读范畴:

一、新世代之才能:课程包括知识论与批判性思考、人际沟通、演讲学、创意之路、新媒体与社会、社会研究方法、多元文化、艺术欣赏

二、人类与自然:课程包括公共卫生学基础、公共卫生与科技、能源与科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宇宙的真貌

三、个人与社会:课程包括个人成长与生命历程、一国两制与政治参与、香港经济、社会及文化之转变、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理解全球化、从新闻了解世界、谈生论死认识死亡、活得自在、人生哲学

 

毕业生可从事以下职业:

通识科教育工作者、基础科教育工作者、教育出版社文字编辑、博物馆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企业文职人员、高校学生辅导员等等。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