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博客

首页留学博客学子在香港的真实体会--学习篇 --摘至《棱镜看香港》 ... ...
其它

学子在香港的真实体会--学习篇 --摘至《棱镜看香港》 ... ...

2015/11/26/周四 09:44

点击量:598

 

徜徉书海中

香港就像是筑在海洋中间的堤坝,潮水退下后,堤坝将海水分为两半,这边是西方而另一边是东方,在香港念书的自己站在这堤坝上,看两边的风景。”

 

—————选择香港留学

学习篇:

MS in E-Commerce in PolyU 之学子一

下笔时,本人已来港求学近半年了,自身最大的感觉就是:实在!

还记得刚接触新课程的时候,看了看课程介绍,惊喜地发现考试分数所占的比例不高。第一学期我选了4门课,最高的一门占了45%,最少的一门竟然只占10%!套用那教授的话来说“你们考试的时候放轻松就好了,你们拼了老命也就考个10分。 Take it easy~!”那分数何来?当然是平时作业了。说起这个,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许多香港求学之子的“痛”,哈哈。一般来说,每门课都会有好几个Group ProjectIndividual Assignment,然后还会有一些LabPresentation要做。这些任务看上去还挺合理的,但要是几门课的任务同时压在你身上,还真让你有点喘不过气来,我和我的同学们,没少熬过几晚通宵的。所以本人的建议是,弄清楚每个任务的deadline,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尽可能提前一点作准备,让自己变得轻松、有效率!

另一方面,老师们对作业的质量也很有讲究,平时分数所占比重较大不是毫无道理的,这里所要求的质量主要是指你经过研究学习后,对该问题本质的认知程度之高低。具体地来讲,就是在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别一味地用大量概念性文字来忽悠老师或凑字数,instead,讲些你对这个问题的实际看法,解决方案,哪怕你文笔不够好,哪怕你字数不达要求,都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评价,再哪怕你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师也会轻描淡写地告诉你“错了没关系,我们不懂才来求学嘛。”老师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还是从其他地方copy下来的,哪怕你的copy技术再高超……在这里强调两点:在这边无论是做小组作业还是个人作业,千万别抄袭,也不要有“搭便车”的心理。抄袭的严重性就不用我多说了,随时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至于“搭便车”,主要指的是小组任务,这里的老师很看重小组分工和团队合作,所以呈交的报告一般都要写分工明细。

所以呢,简单总结下来,就是平时辛苦点——自己学多点,考试轻松点——分数老师不会少给的!再套用一位同学的话“真正地求学不是求分数。”确实挺实在的。

 

MS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 HKUST  之学子二

一晃过去半年了,还有不到半个学期就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了,下面谈谈这半年来在香港求学的心得体会。

 

一,    有关学习

    香港的学制短,对于授课型研究生来说只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要学会适应很多东西,首先要适应的是全英文教学,特别是要习惯世界各地教授的口音。对于授课型研究生来说,每个学期有5门必修课,每门必修课3个学分,两个学期拿满30学分,并且GPA不低于2.5,就可以顺利毕业了。其中有1到两门可以换成其他专业你喜欢的课上。这里的老师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各种IEEE Fellow,他们上课贯彻着,多提问多思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比如一个概念一个理论,教授们都会从小的方向慢慢渗透,引导学生如何一步步得出结论。这点确实值得称道。除此之外,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课堂并不仅限于教室,就拿我第一个学期的 Social Network 这门课来说吧,授课老师是来自剑桥的Professor James She,他是一位年轻有位的学者,并且十分帅气,足以颠覆大学老教授形象。Social Network是一门非常新兴的学科,主要是利用科技手段SNA来解析人与人之间在Social Media上的相互关系,得出理论并加以应用。比如,我们可以分析微博上的人际关系网络,找到传播信息的最快途径。James She教授采用了一种十分新颖的授课方式,比如我们会参与一个名为“Big data, Cloud, Social Media In Asia Symposium(研讨会)”作为课堂的一部分,这个研讨会是有James She教授邀请亚洲范围内的香港领域知名教授来参加,就相关领域问题做Presentation,并提出问题,让我们学生组成小组限定时间来解决,最后通过统一Presentation的方式选出优胜组去参加在泰国的决赛。这仅仅作为我们作业评分的一部分。还有一次,腾讯来到我们学校做宣讲会宣传新技术新产品,James She也把课堂搬到了腾讯宣讲会,并积极现场互动,让我们在各种精彩活动中学习,这种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颇多,不但开阔了眼界,见识到世界一流学府的独到之处,还收获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课外知识。

 

二,    有关工作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工作机会很多,竞争也很大。你在面试的时候不但要面对各种海归高材生和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所以,英语就显的非常重要。科大的Career Center会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举办各种Workshop 比如如何写好英文简历,如何准备面试,找工作英语培训等等。除此之外,还会定期举办宣讲会和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好好把握这些机会,一定能有所建树。

 

三,    关于生活

 

   在香港读书,生活可以非常精彩,你可以游遍各种时尚广场,尝遍各种港式美食,奔赴各种演唱会,音乐会现场感受文艺气息。也可以去兰桂坊,和外国友人聊聊理想和生活。这些,是每一个来港读书的港飘所得意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粤语在香港社会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可以说香港还是粤语社会,虽然英语和普通话都通行,但是从你来到香港租房子的那一天开始,你就要和粤语打交道了。多参加粤语培训班,在香港有个迦南美地组织,免费向赴港学子提供粤语辅导,好好把握,粤语将不会是障碍。

MA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 HKIED  之学子三

1. 就业问题

教院在香港教育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每年行政长官教学奖获得者,教院的毕业生是最多的,这是香港教师的最高荣誉。教院毕业生在竞争幼儿、小学教育以及中学的中英学科的教职时占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教师的月薪相对来说是稳定和可观。另外像一些在内地并不吃香的专业,如体育,美术,音乐等,在香港的情况则不一样。据同学反映,教院的体育硕士生,大部分在毕业前都已成功签约。值得一提的是,在教院攻读硕士的同学都较易找到兼职, 就本人就读的班级,无论是本地生或是内地生,基本都能找到research assistant或者家教的兼职,对于工作实践和学以致用有一定的帮助。

2.  心态问题

很多赴港攻读硕士的同学或许会冲着授课式这一点去报读香港的大学,但事实上大家一定要端正心态。香港这边的大学,即使是本科,也并非像内地一样,期末考试过关就万岁,论文成绩高低看造化。香港这边的学术氛围比内地严谨很多,来不得半点儿戏。我觉得赴港攻读硕士的同学有必要在入学前加紧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如果是跨专业申请硕士课程的同学,应提前搜索论坛或是Q群等,尽可能地去了解清楚涉及的教材,因为如果是同专业,很可能有师兄师姐可以分享电子版PPT等。硕士课程里有些老师会告诉学生本科教学用的教材,但在课堂上老师不会重复教材上涉及的基本概念,而直接跳往深层讨论。因此,跨专业的同学有必要提前了解,做足准备,否则上课会胡混而过,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时间飞快地奔跑着,一回目,已是一年。在过去的一年,让我感触的事儿很多,而其中一件事,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室友是大二的学生,他们有一门学科名为“课室管理”,是研究如何组织课堂形式的。他们老师在课程结束之时送给他们每人一本无字天书,作者则是学生的名字。在无字天书的首页,他们老师写了序言,寄望他们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并在这个领域有所贡献,有朝一日自己出书。与内地许多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的教授们相比,香港这边对教育的严谨态度的确值得内地教育界的深思。这里的每一个授课老师都很用心,让我这一年的学习受益匪浅。从当初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HKIED, 到现在即将离开之时眷眷不舍,从当初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位老师,到现在渴望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深深地感谢这里的一切。


 

222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400-1010-123
在线咨询

咨询时间:8:00~24:00

点击立即咨询
免费电话
获取验证码
微信咨询

扫一扫立即咨询

留学问题轻松问
请输入电话号码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