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何美国名校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代名词?
2009/10/05/周一 02:59
点击量:1227
在美国加州有这样的一个评判当地四所大学的说法:如果你很会读书,家庭又富裕,就念斯坦福;如果你很会读书,家庭不富裕,就念伯克莱;如果不会念书,家庭却富裕,就念南加州大学;如果不会读书,家庭又不富裕,那就念加州州立大学吧!这当然是俏皮话了,却揭示出美国高等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即:公私结合,多元发展,层次分明,各自精彩。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物种多元,各自精彩。他就像一个百花园,既有玫瑰,海棠,月季,仙人掌也有灌木丛和杂草。物种多元带来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各自精彩”使高校群落各得其所,郁郁葱葱。
美国的高等教育始于1636年成立的哈佛大学,至今已经有370多年的历史。但美国的高等教育能够享受到今天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实际上是二战之后的事。在此之前,它学英国,法国,德国,直到19世界末才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在此基础上,私人资金和政府资金成了美国大学发展的强劲推动器,最终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天时地利,一举超过了欧洲。
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势,不仅在于大家都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美国大学占据了大部分世界名校的位置,生产者世界大部分的学术研究成果,供者最有质量的教育,拥有无与伦比的财政实力等等,其优异还体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学没有几所能够与之竞争。
在美国之外,大学最有实力的当属欧洲。欧洲大学曾经是美国大学的范本。但是看看现在的欧洲大学如何呢?以德国洪堡大学为例所做的统计,1900-1909年,该校出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1910-1919年出了6位,1920-1929年4位,1930-1939出了6位,1940-1949 年位,1950-1956年4位。蒙森,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都曾经是这个学校的骄子。但是1956年以后,该校的诺贝尔奖得主在此校就消失了。在上海交通大学的2004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仅排第95位。整个欧洲只有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可以和美国的精英大学相提并论,但这两所大学也各有突出的财政赤字。
反观美国,仅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55位获奖者中有9位在芝加哥大学教书,14位接受过芝加哥大学的训练或者曾在芝加哥大学教书。在美国,类似芝加哥的重量级的大学,至少还有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