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爱多伦多的N个理由!
2013/09/25/周三 01:19
点击量:1836
加拿大之前,我只知道加拿大的两个城市,渥太华和多伦多。多伦多,那时是多么让我想往的地方。在法语区呆了两年多,我们终于搬到了多伦多。因为LG在多伦多找到了工作。他还真乖,"党"指向哪儿,他就往哪里去。
多伦多这个地方特殊,如北美崔哥所说,正着念,反着念都叫多伦多。多伦多是"聚会的地方"的意思。
多伦多这个地方,我没搬来的时候就开始爱,搬来后更爱了。
我为什么这么爱多伦多呢?
1、爱它的多元化,多文化,多种族的大融合(multicultural)
首先它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它也应是全世界最具包容性的城市。在多伦多,几乎能找到从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角落来的人。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坐在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等LG, 我看着黑人,白人,黄种人,棕色人种,还有一些似白非白,似黄非黄,似黑非黑的人们经过我的身边,又各自奔着自己的方向而去。
在多伦多,英语说的烂点儿,臭点儿,不要害臊。你不愁可以找到比你差10倍,百倍甚至千倍的人们。在这儿说英语,你可以放着胆子,撒着欢儿的胡说八道。当然胡说八道一阵子后,你会发现,你说的越来越好了,可无论怎么进步,却永远操着带母语口音的英语。
一天,碰到一位母语英语,自称street smart(市井聪明),会观察人的白人弟兄,听我说了几句话后,判定我是在27岁后来的加拿大,但在加拿大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约15年左右。 他说,我表达自己足够清楚,但有些词句和发音如果有母语是英语的人纠正一下,就更好了。我很佩服,这位仁兄的眼力够狠够准。
还有在这儿,我不担心自己太胖太黑。我走在祖国的大街上,望着周边苗条的女孩们和女孩的妈妈们,我不禁自惭形秽,我只能买超大号的衣服,我不习惯打伞,哂的黑黑的。在多伦多,我穿小号衣服,那天一个印度男孩说我苗条,(我知道他看走眼了)他说他娘太胖了,应向我学习。在这儿,我晒的再黑,有的是人比我黑。不过,我对着镜子照了自己,晒的实在是过份了,比黑人同胞我还不够资格,混不进去,但混到南亚人民,如印巴,老挝,萰埔寨人民中,没有太大疑问。
大多伦多地区,不同族裔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聚集而居。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中国人民,(包括大陆,香港,台湾 )很多选择在Markham(万锦市)Richmond Hill( 烈治文山),Scarborough(士嘉堡)居住。有时,我去Markham,在中国商铺聚集的地方溜达,我会产生一丝错觉,我以为自己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我很喜欢这种错位的感觉。
印巴人民很喜欢在Brumpton居住,他们坚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很多女人不工作,披金戴银,有些女人连脑门儿上都不空着。穿着她们传统的民族服装,在寒风凛冽的冬天还穿着凉鞋。开始的时候,我分不清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国人,还有斯里兰卡人。他们从前是一个大印度国的,1947年获得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后,很快他们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就是分裂。
印度北部的人皮肤较白,他们和中国人一样,以白为美。南部的人皮肤颜色比较深。斯里兰卡人皮肤的颜色更加深。他们的性格上似乎有些区别,印度人看起来比较从容,斯里兰卡人看起来"冲冲"的,生硬一些。也象中国人民一样,印巴人民勤劳,聪明,能干,比中国人很大的优势是,英语几乎是人家母语,所以混到所谓"主流社会"里的,比中国人多一些。
信奉伊斯兰教的女人们戴着神秘的面纱,我有幸两次见到了面纱后神秘的面容,当面纱被摘掉的那一刻,我目不转睛,生怕失去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言归正传, 各种族彼此尊重,尊重彼此的宗教,习俗,文化。有了彼此的尊重,就有了彼此的理解,也就有了社会的和谐和融合。
白人越搬越远了,多伦多,似乎被移民们占领了。其实这样说更恰当,老移民(白人)搬走了,新移民(亚裔)搬进了。原住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其余的人都是借一方宝地,生息繁衍。
2、多伦多的美食
多伦多的美食绝对是我爱它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我是一个馋猫。这里不仅有中国地道传统美食(川菜,粤菜,上海菜,西北菜,东北菜,福州菜),还有众多国际美食(法国菜,意大利菜,越南菜,泰国菜,印度菜,墨西哥菜等等)。
我们家经常去一家东北饭店"真东北饺子王"喝酸菜汤,老板曾是沈阳老边饺子馆的大师傅,在国际厨艺大赛中得过大奖。老板在沈阳时与我们住在同一个区(皇姑区)。他家的菜价格不贵,味道不错,生意当然也不错了。听着老板的乡音,吃着地道的家乡菜,叫我如何不想家!
我们喜欢的饭店还有一个叫"天皇名粥"是福州风味的,以各种各样的粥为特色,价格也不太贵。
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品尝了西安小吃,饭店叫"西北楼",那儿有羊肉泡膜,肉夹膜等,也很好吃。
我们经常吃的还有越南和粉,最好吃的那家"88河牛肉粉 ",位于Steels和Warden交界的东南角,"丰泰"超市的边上。生意超好。
偶尔我们会去印度饭店,多伦多的印度饭店很正宗。去印度饭店吃饭,就混到了印巴人民当中,觉得自己是一个另类。去中国饭店,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同类。
泰国菜也是我们喜欢的。
菲律宾饭店我们去过一次,一次就够了,大呼上当,花了在中国饭店吃龙虾的钱,在那儿只吃了鸡腿,五花肉之类的东西。莫非菲律宾的鸡和猪是吃龙虾长肉的?还是前总统马科斯剥削人民太狠,鸡腿和肥肉炼油后的油渣居然成了上等食品?
我觉得多伦多在"打牙祭"方面,已经是太方便了。节日,周末时为去哪一种饭店纠结。
但我婆婆笑话我们说,"你们吃一碗面条要跑二十里。"我对一个在魁省居住的朋友说起这句话,她说,"我吃一碗面条要跑八百里"。
在多伦多,中国超市遍地开花,蔬菜水果品种齐全,来自中国,泰国,香港,台湾等地。老外店的各种食品五花八门,来自世界各地。夏天秋天我们吃"北美","欧洲","亚洲",冬季及春季我们吃"南美"。
在离中国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想吃中国的什么东西,就可以吃到什么,而且还可以遍尝世界美食,实在是没什么可抱怨的,反之要暗自窃喜,庆幸。
3、工作在多伦多
因为多伦多的多元化,人口众多(北美第五大城市),活跃的汽车工业,及商业活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众多的就业机会。
我在这儿谈谈大多数早九晩五的中国劳动人民在这儿干什么。我接触的人们以技术移民为主,就是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这种。
因为电脑行业工作机会相对多一些,工资也高,中国人民数学好,聪明,很多人从事计算机编程工作。其中不乏很多人是从其他专业改行的。那么女人从事最多的是什么行业呢?是会计。同样的原因也是因为工作机会多。
还有一些人从事汽车行业,象机械工程师,是很好的工作。
男的作电脑,女的作会计,是一个标准完美"金童玉女"组合。当然这样不䏻让你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衣食无忧。
还有一些人从事医护,健康方面的工作。象护士,药店的技术员,洗牙师,牙医助理等等。中国人在这里作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的是凤毛麟角。作牙医,药剂师也是人上人的工作。
中国人在这里作律师,大学教授的有一些,但不多。这些人都是人尖子,不佩服不行。
在多伦多,我见了最多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不要小看你碰到的任何一个中国人,他可能看起来平凡,名不见经传,但他可能不是清华就是北大的。LG曾有个同事,淸华計算机专业毕业,有一次不经意地谈起他的高考经历,充满了遗憾,却又谦谦虚虚地说,"我高考没考好。"别人不由得反问他一句,"你考上淸华计算机专业,你高考没考好?"原来他在遗憾,他没当上状元。
LG另一位从北大毕业的同事,来自沂蒙山区,他是那儿高考的奇迹,很聪明能干,身上的那股朴实无华的气质,让我看了很欣赏。当然最应该提到的人是Charles, 清华毕业,连续几年被评为公司最佳雇员。业务好,人品好,好好好!不管现在的中国高考是如何地遭遇负面评论,通过中国高考选出的高材生们在北美这片土地上的确是"为所欲为",大有作为。
还有相当多的一些中国人,从事房屋买卖,保险行业、国际贸易的工作。有一些人作的很好,其中不乏富翁。
最后我想花些笔墨写一写博士后。在多伦多大学各大研究中心,有众多的博士后群体。他们在中国很多人是临床医生。或是来自中国顶级研究机构,他们为科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博士后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只有屈指可数的人能从博士后转为教授,而大多数人就只能博士后下去了。
于是,我说,如果不是非常喜爱科研工作,不是语言非常好,不是科研方面非常有天份,不是非常的有决心及毅力,不是运气非常好,不要让自己成为博士后。如果你成了一名博士后,你走上了一条崎岖的路。世上的路万千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哪条路难走,偏走哪条。
我这样写,完全是我个人看法,也是庸人之见。
身处人才济济的多伦多,随便把自己扔在中国人聚集的什么地方,闭上眼睛,我可以摸到一大把学历高的,本事大的,能吃苦的,有成就的中国同胞们。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在多伦多如此藏龙卧虎之地,少说,多听,多看,时不时可以为自己自豪一下,但不能自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222